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矛盾运动Sixiang pinde jiaoyu guocheng de maodun yundong
小学立场观点、行为规范、思想意识、教育活动中所包含的相互排斥、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方面的变化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正是在这一系列矛盾运动中展开的。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本质在于按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培养人的思想品德, 整个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教育者是一定社会类型的教育者,即一定社会的代表,他所规定、提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总是代表了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他从受教育者的现实情况出发, 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道德要求转化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转化成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他在受到某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影响之前, 是已经接受了某种影响的社会成员,即使学龄前儿童,也已经积累了道德经验,具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表现在他们的行动上、他们对道德准则、道德教育方式的评价上。他具有反作用,影响、改造着外界的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将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品德,不单单取决于外界影响的性质,也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教育者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决定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是由其任务决定的, 为实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服务的。为解决好主要矛盾,必须处理好教育者与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即为了实现既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教育者必须理解、消化、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使内容中的观点、信念和情感等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和情感,使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变为自己实施教育影响的有效手段。善于通过自身的人格、知识、才能、情感、意志等影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决定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育者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必然要求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方法, 掌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 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这是更深一层次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所体现的教育要求是一致的, 是统一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的不同存在方式。除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内部矛盾外,还有它和外部环境的矛盾。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内部的各种矛盾, 是社会矛盾即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与年轻一代现有的道德状况之间矛盾的反映。各对矛盾之间必然相互联系。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作为开放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影响可能是同质的,或不同质的。组织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要研究和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与环境的关系,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内部各方面的矛盾,使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之间取得最佳的配合, 以获得理想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