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忽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忽雷hū léi

迅雷。顾况《险竿歌》: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

忽雷

忽雷

古代弹拨乐器。唐代开始流行。长柄,无品,音箱为梨形,上蒙蟒皮,有两轴、两弦。有大忽雷、小忽雷两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 阮咸   三弦 ☛
忽雷3535雷。冀鲁官话。河北井陉。1934年《井陉县志》:「邑人称响雷为响~。」中原官话。青海西宁〖〗。晋语。山西太原〖 〗、忻州〖〗、长治〖 〗、交城〖〗。也作「忽垒」:山西文水。

忽雷

〈隐〉宋明行院指鼓。见《行院声嗽·器用》。取其字面义隐喻鼓声,藉而指鼓。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爬行部 > 其他 > 鰐 > 忽雷
忽雷  hūléi

即鰐。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琵琶 > 忽雷
忽雷  hūléi

琵琶名。有大小之别。唐·段安節《樂府雜録·琵琶》:“文宗期有内人鄭中丞善胡琴。内庫有二琵琶,號大、小忽雷。鄭嘗彈小忽雷。”

鳄鱼【同义】总目录


鳄鱼忽雷
忽雷

忽雷

亦作“骨雷”。鳄鱼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六四引唐·郑常《洽闻记·骨雷》:“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

☚ 猪婆龙   骨豽 ☛
弦乐器

弦乐器

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美称弦乐器:龙丝
弦乐器和管乐器:弦吹 弦管
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美称:丝竹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竹管弦 丝竹筦弦
古弦乐器:筑(击~;铅筑) 忽雷 箜篌号钟 递钟 滥胁
楚地所制的弦乐器:楚弦
弦乐器上的轴:弦轸 弦柱 关钮
银质或银色的古筝弦柱:银雁
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雁柱
玉制的弦柱:玉柱
拉弦乐器:胡(胡琴;二胡;京~;南~;板~;高~;坠~) 提琴(中提琴) 火不思 和必斯
装饰华丽的筝、瑟一类的乐器:锦丝

☚ 乐器   弹拨乐器 ☛

雷电

雷电

电雷 霹雳火
雷电发作:电发
云层放电而产生巨响:打雷 声雷 起雷劈雷 落雷 雷响 雷鸣 雷转 雷奋 忽雷 响雷 轰雷 轰霆
霹雳,轰雷:震霆
雷电同时进行:震电 雷腾 雷电交加 雷电大作 电闪雷鸣 雷鸣电闪 霹雳列缺
风雨雷电交加:风驰电激 风飑电激 风扬电激
疾雷闪电:霆策 霆电
雷电轰击:劈 霹(霹雳) 电击 雷击雷震 雷抃
雷殛,雷击:
雷轰,雷击:雷椎
雷霆轰击:霆击
雷电震激:霆激
雷电之威:电威
(打雷和闪电:雷电)

另见:雷声 响声 电光 闪耀

☚ 雷电   雷 ☛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

乌龟:龟(陆~;水~;海~;花~;象~;革~;蠵~;神~;灵~;金钱~;大头~;闭壳~;绿毛~;棱皮~) 王八 玉虚 金介 玄武 元武 元伫 元绪 玄夫 神蔡 时君 偻句 昭兆 藏六 玄介卿 先知君 玄衣督邮 缁衣丈夫 通幽博士
金龟:乌龟 草龟
大龟:大蔡 元龟 玄龟 穹龟 灵鳌
传说中的大海龟:鳌(~鱼翻身)
一种海龟:
鳄鱼:鳄(湾~;印度~;非洲~;美洲~) 鮀 鳄 忽律 忽雷 骨雷
扬子鳄:猪婆龙
甲鱼:鳖(大鳖) 鼋 元鱼 团鱼 王八守神 神守 甲折翁 九肋君 跛足从事
壁虎:蝘(蝘蜓) 守宫 辟宫 壁宫 蝎虎 蠍虎
蛤蚧:蚧 蛤蟹 蛤解 僊蟾
蜥蜴:蜥(沙~;飞~;蛇~;草~;麻~;蚓~;鳄~;巨~;毒~;鬣~) 蚖 蜤易 龙子 马蛇子
其他爬行动物:鼍(鼍龙) 蝎虎 避役玳瑁 蝘蜓

另见:蛇 爬

☚ 软体动物   蛇 ☛
忽雷

忽雷

古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半梨形音箱,蒙蟒皮,两弦,两轴,有马。初见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 “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有人认为它是唐南诏乐、林邑乐中的龙首琵琶,唐以后不断有人仿制。

☚ 天宝乐   琴 ☛
忽雷

忽雷

古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半梨形音箱,蒙蟒皮,两弦,两轴,有马。初见于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 “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有人认为它是唐南诏乐、林邑乐中的龙首琵琶,唐以后不断有人仿制。

☚ 天宝乐   琴 ☛

忽雷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弹拨乐器。其渊源及语源待考。一说蒙古语称之为“胡尔”,为※火不思的变异。今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小忽雷出自晚唐。据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及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唐时韩滉(723—787)在朝供职,奉使入蜀,以桫椤檀木为二琴,“大者曰大忽雷,小者曰小忽雷”。唐文宗(826—840年在位)时,“有内入郑中丞善胡琴,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大忽雷长“二尺八寸五分”,设二弦轴,左右各一;小忽雷长“一尺四寸七分”,二弦轴同设一侧。琴头雕螭首,音箱似螳螂腹,上蒙蟒皮,张两根丝弦,木质琴码,音色“清越而哀”。大忽雷后为元末杨维槙收藏,小忽雷至清初在北京市上出现,为孔尚任购得。清末,均为贵池学者刘世珩收藏。宣统三年(1911),刘将有关诗文辑为《双忽雷本事》,并附有双忽雷图象。实物和资料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