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忆江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忆江南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谢秋娘》、《江南好》、《梦江口》、《春去也》、《望江梅》、《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思晴好》、《滇春好》、《江南柳》、《逍遥令》、《归来曲》。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条云:“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因白居易咏杭州西湖词三首,其第二、三两首起句为“江南忆”,更名《忆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谓此调自唐到宋皆入南吕宫(林钟宫),明胡侍《墅谈》入大石调(黄钟商)。有二体:一为单调。《词律》卷一列五代皇甫松一体。《词谱》卷一列白居易“江南好”一首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三、四句作对偶句法。一为双调,系复叠单调而成。《词律》列吴文英一体。《词谱》列欧阳修“江南蝶”一首,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同,各五句三平韵。《词律》、《词谱》又列五代冯延巳“去岁迎春楼上月”一体,与上述之体句韵迥异,五十九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两平韵。系同名异调。参见《望江南》条。

☚ 忆多娇   忆闷令 ☛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词调是唐代教坊曲。白居易在题下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传说是李德裕之妻谢秋娘所作。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宋以后也有双调,上下片同。本调另有《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多种名称。《词谱》以白居易此题为正格。白居易早年曾在江南生活,后又长期在苏杭工作,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时有回忆的诗作。开成三年六十七岁时,又写了《忆江南》词三首。这是第一首。
 [2]谙:熟悉。
 [3]江花:江边和江渚的花。蓝:植物名,这里指蓼蓝,可用为染料。
 
 本词描写回忆中的江南春景。首句是赞叹之辞,次句点明是“忆”,二句都紧紧扣题。三、四两句定出回忆中印象最深的景色;末句以问句作结,仍是赞叹。前后紧密勾联,以赞颂之情一脉贯通。五句中四句有“江”字,以“江”为中心,展现红花绿水、绚丽夺目的江南春色。“日出”两句把大地春回,旭日高升,红花碧波相映的江南春色勾画出来,浓色艳彩,境界阔大而又绚丽灿烂。作者似是信口咏来,不费功夫而自然成对,艺术造诣达到纯熟的境地。

古诗《忆江南》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这是一首怨妇词,写一个青年女子爱而不得的痛苦和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
 开头两句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是思妇闺中所见之物,也是思妇所想之情。耳鬓厮磨的伴侣已经离去,而撩人情思的红绣被却时时刻刻都在眼前。凝视着红绣被上的两两鸳鸯,思妇的感情是复杂的。睹物思人,人在何方?形影相吊、块然独处的伤感油然而生。曾经度过的一刻值千金的春宵,那缱绻缠绵、炽热甜美的情景也浮上心头。她感到青春年少、男恩女爱是人间最宝贵的,至于功名富贵、仕途经济统统都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本来在人类的感情生活中,最热烈最执著、最浪漫的内容恐怕就是爱情。它不可压抑,无法制服。而美满爱情在旧时代女性的心目中,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社会给她们提供的人生天地太狭窄了。得到爱就等于得到一切,失去爱,全部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光彩。并栖共宿的鸳鸯使这位思妇埋在心底的爱的激情汹涌澎湃,冲垮理智的堤崩,她突然爆发了: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这是一个绝妙的结尾,它振起全篇,使整首词为之生色。爱得深,才恨得切。她口头上把恋人狠狠地称之为 “薄情郎”,内心深处正爱得执著。执著的爱不能实现,产生了恨,这恨里面蕴含着诚挚的爱。因此,“薄情郎”这个称呼细腻地刻画了这位思妇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因爱恨交集而把恋人称为 “薄情”或 “薄幸”的,在唐宋词中经常可以看到。如冯延巳 《南乡子》 :“薄幸不来门半掩。”柳永 《定风波》 :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其次,这个结尾,写出思妇寂寞之极的难堪处境。对鸳被锦衾自言自语,这是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一种排遣痛苦的方式。第三,这个结尾,表现了女主人公爱而不得的痛苦,但她并不绝望,“交颈睡南塘”是她对鸳鸯的赞美,更是她对和美爱情的热切的憧憬。
 花间词派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用华艳香软的词藻,针缕细密地描绘妇女的服饰、体态,内容空虚,柔弱纤巧。而这首《忆江南》 却把思妇的灼热的恋情、满腹的愁怨没遮拦地端到读者面前,没有那种欲说还休的嗫嚅。它不讲含蓄、文雅,唯求酣畅淋漓地发泄和表露。语言质朴、爽朗、率直,不假雕饰。在花间词中称得上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历代诗词精品之《忆江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后主词的卓越成就表现在它能引起不同世代人们强烈的共鸣,王国维甚至夸张道:“后主则严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即从《忆江南》这首小词,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
 此词当作于后主被俘归宋后,词的内容看来不过是在臣虏生活中回忆旧游之盛,悲痛无已。可它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令读者认同的情感力量,是从何而来的呢?
 首先,词中虽然表现亡国之痛,却抛开了帝王生活的具体情事,而只在流逝的春花秋月、过往的车水马龙等往昔繁华盛事上做文章。虽然提到“上苑”(御-苑),但那一分风月繁华,却是经历过世道沧桑的世人都曾经领略过,从而似曾相识的。这样,个人的深哀巨痛便带有了普遍的性质,使得不同世代在生活中失去美好事物的人们都能领略词中那种凄怆和悔恨,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其次,词在艺术表现方面有诸多创新。本来是运用着对比手法,“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然而,对比的两个方面,作者只举一隅即梦中游乐的情景:“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说到“花月正春风”就戛然而止,然而今日之孤凄,自能让人从对比的语气中去揣测。起句“多少恨”采用喷发式的抒情,更让人觉得全词对比的分量之重。
 “车如流水马如龙”并非后主的创语,它出自唐苏颋绝句《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语本《后汉书·皇后纪》“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但苏诗全首平庸无奇,连“车如流水”句也不见得怎么精彩。而后主将它放在梦魂中,又配以“花月正春风”的背景,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精彩十倍了。“车水马龙”的成语,也由此产生。这一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发展现象,不也很富于启发性么。

古诗词《忆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起处先声夺人,以音响引出画面:“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本来,画家“随类赋彩”,江水的色调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郭熙《林泉高致》),而词人在这里以“斜日”的霞光为夏天碧绿的江水变换色彩,勾勒出一幅“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诗句)的图画,对比强烈,产生一种意料不到的美感。接着,词人又在这碧、红参半的底色上,镶嵌上各具色彩的图景。一是“柔绿篙”。绿色作为视觉意象,往往显得恬静,在“绿”之前又冠以一“柔”字,便藉触觉意象突出了船篙之绿色的软媚。二是“梅子雨”。梅子雨,就是夏天梅子黄熟时的连绵细雨,人称“黄梅雨”。“梅子雨”与起处的“斜日半江红”前后映照,形成了“西边日出东边雨”的奇丽景色。而且,“梅子(黄时)雨”一辞很能造成读者的联想错觉,使无色之雨幻变为黄色。再者,这种虚幻的色彩又渗透着词人的情感。北宋词人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梅雨之绵绵象征闲愁之多。本词似也有相类的暗示,只不过不象贺词那样浓墨重彩地大加渲染,而是稍加淡化罢了。三是“淡黄衫”。如果说,“梅子雨”是从虚处着色,那么,“淡黄衫”则是从实处傅彩。四是“藕丝风”。风,本来是无形无色的。但词人却以“藕丝”二字来形容,不仅形象化地刻画出风的微细,而且具有色彩和质感——白嫩。最后,以“家在五湖东”收尾,明点出自己的家乡——太湖(“五湖”为太湖别名)之滨的太仓,又传达出他的乡思。

全词色调和谐,自然融洽,富有中和之美。其中的色彩,或刺激,或柔和,这刺激性与柔和感的互补,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词人的心灵平静中有颤动,颤动中有平静,很好地烘托了他对“五湖东”之家乡的思念之情。

王世贞是一位写题画诗的能手。清代陈邦彦编《历代题画诗类》,所收王氏题画诗之多,名列历代诗人的前茅。正是诗与画的联姻,成为孕育王世贞审美情趣的母胎。他曾经指出:“唐人十绝句婉丽有情,得蓝田诗中画趣。”(《十绝句诗画跋》)他不仅神往唐代诗人的“诗中画趣”,其所自作亦追求这种境界。《忆江南》一词,便是很好的证明。


历代诗词精品之《忆江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白居易


 此词牌原名《望江南》,见于《教坊记》和敦煌曲子词。白居易即事名篇易一字为今名。白居易早年曾游江南,其后又在苏杭二州作官:穆宗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为杭州刺史,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为苏州刺史,后因目疾回到洛阳,时年五十五岁。回洛阳后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其中《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典二郡因继和之》云:“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直到开成三年(838)六十七岁时写了《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有人统计,中晚唐文人词中,有两个地域最为词人所深情眷恋,反复咏写。其一是长安,另一则是江南。而以后者犹甚。至花间、南唐诸词,十之八九也均以南国丽景和南国佳人作为主要背景和主要描写对象,而开此风气者便是白居易了(殷尧藩的《忆江南》是诗)。
 《忆江南》是小令,“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这首词妙在写景,而写景只有中间七言一联十四个字,取舍取舍,所难在舍。而诗人对江南大多美景,一概舍去,而独取春花与江水,而极力染色之。春花本红,而在阳光下更显得鲜明夺目;江水本绿,而春来江水更见绿得可爱。红的“红胜火”,绿的“绿如蓝(蓝草)”,突出了江南之春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和印象,以简明而大胆的设色取胜。
 这里须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忆”字,才能发现更深层次上的诗意。原来词人写江南春,却身在北国。洛阳之春较之江南,可以说是姗姗来迟的,作者诗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魏王堤》)北方春花没有江南那样繁丽,而黄河、洛河、伊水,都不可能象江南之水一样清澈碧绿。在这种情况之下,“能不忆江南?”词中设问,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感发的;而江南的春花特红、江水特绿的感觉和印象,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引起和加深的。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时更重游?

 
 此词中据要的仍是中间七言二句,杭州景物之多写不胜写,最有代表性的东西的什么呢?宋之问名篇《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浙江潮和月中桂子,确乎是杭州最有特色的景物。关于钱塘潮,可参读《春江花月夜》诗解,郡亭即郡楼,于郡楼设床卧而看潮,非太守不能如此。关于月中桂子,《南部新书》:“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有桂树就有桂子,是不是月中掉下来的难说,但有了这样的传说,才有令人神往的月下寻桂子的当地风俗。作者在写景的同时,写入了难以忘怀的旧事,读者也感到兴趣盎然。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吴宫在姑苏即苏州,此不言苏州而言吴宫,乃为协韵的缘故。据要的仍是中间两句:“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即一面饮美酒一面欣赏苏州美人的舞蹈。作者另一首诗中有“瓮头竹叶经春熟”句,而当时名酒多以“春”命名(见《国史补》),可见“春竹叶”当即“竹叶春”,应是“吴酒”的名称。“醉芙蓉”即红芙蓉,乃“吴娃”的形容写照。“娃”是吴地方言中对美女的称呼,西施就曾称娃(夫差为其筑“馆娃宫”)。联系前文“吴宫”,自能引起关于西施的联想,则舞女之美可知。一方水土养一水,景美是一美,加上人美才是两全其美,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忆江南写上这样一笔可知是必要的。
 三首词虽然都是写江南,但第一首是总写苏杭——故言“能不忆江南”,第二首专写杭州,第三首专写苏州。第一首重在写景,第二首兼重写事——故言“何日更重游”,第三首重在写人——故言“早晚(何时)复相逢”,措辞是极有分寸的。

名诗《忆江南》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 熟悉。②蓝:草本植物,其叶可以制做蓝色的颜料。

【词大意】 江南多么美好,我曾经目睹过它那秀丽的风光。阳光映照下的江花娇艳如火,初春的江上泛着蓝草一样的绿波。江南,你怎能不让人怀念。

【赏析】 这首小词大约作于白居易自苏州返回洛阳以后,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作者在词中表现了自己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在江南度过的美好岁月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江南风光,特别是江南春天的风光,历来是骚人墨客咏写、赞美的对象。“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 《与陈伯之书》)凡是漫步在江南春光里,领略过它的鸟语花香,浏览过它的绮丽景色的诗人,无不为它的娇媚倾倒,为它的秀美陶醉,从而激发起艺术的灵感和引起创作冲动。白居易自然也不例外,他先漫游江南,次任杭州,后任苏州,盘桓江南近十年,不论每次南下心境如何,江南的美好风光,纯朴热情的人民,都使他流连忘返。在他北归以后,回想当年在江南的情景,感到十分亲切、熟悉,在一种压抑不住的思念之情的驱使下,提笔写下了这首小词。首句 “江南好”,初看似嫌过于直率浅露,细一玩味,方觉其神妙。它完全出自天然,本自性情,倘加文饰,反觉造作。正如读书到会意处,看画到神交时,“妙”“绝”脱口而出,全不自省。结句 “能不忆江南”,击节拍案,感叹不已,正是一往情深的真实表现。

这首小词虽然是以写情为主,但其中的写景部分也十分精采。作者只选择了阳光下的红花和初春的江水这样两个富有代表性的景物,采用了很普通的比喻手法,便把初春江南的妙相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如火的江花,如蓝的春水:一个娇艳活泼,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蕴含着青春的躁动和勃发;一个浩渺澄澈,显示着清新和光明,充盈着朝气和欢乐。诗人的景物选择和喻象的配置,确是独具慧眼。当然,诗人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的空间,红花和江水,不过是诗人放置在大海中的两只小船,跟随着它们,你可以游历蓬山、瀛岛,遍览秀色,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

这首小词虽然篇幅不长,但意蕴十分丰富,且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诵读,所以成了历代传诵的描写江南风光的名篇。


山水名胜诗之《忆江南》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 可可诗词网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
 

【题解】
 作者中年时曾任杭州和苏州刺史,青年时也曾游历江南,苏、杭皆江南名郡,风景秀丽,人物风流,在其头脑中留下美好的记忆。所以回到洛阳以后,写了不少怀念江南的诗作,多叙苏杭胜事。直到开成三年(838)67岁,还写了三首《忆江南》,此即其二。词中写出了对杭州记忆最深、感受最深的两件事,一是灵隐寺的“月中桂子一”,二是钱塘江潮。唐宋之问《灵隐寺》诗也有“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句子,可见此诗确实准确地写出了杭州风物的突出特点。
 【注释】
 ①山寺:指天竺、灵隐寺。传说曾有月中桂子飘落此地。②郡亭:指当时杭州刺史府里的虚白亭。因杭州在唐代曾划作余杭郡,故称郡亭。潮头:指浙江潮。《杭州图经》:“海门潮所起处,望之有三山。”《钱塘候潮图》:“常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
忆江南

忆江南

词牌名。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好、江南好、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好。单调。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李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因白居易词,更名《忆江南》。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按《教坊记》所载曲名,皆盛唐及以前乐曲,其中有《望江南》。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只首句衬二字,其余句法、叶韵、平仄悉同。”可见此词不始于李德裕。此调唐五代皆单调,至宋有双调。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宋,皆南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全词共5句27字。第二、四、五句押平声韵。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用上二下三句式。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

☚ 十六字令   渔歌子 ☛

忆江南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词人托喻女子惜春,发盛年难再、良机丧失之喟叹。前四句用拟人手法先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一声“春去也”,情真意切,爱意绵绵,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无限的留恋与痛惜全包蕴在这长叹之中了!弱柳、丛兰皆举袂、泣露,与春天依依惜别。结句写到惜春之人。“独坐”既久而仍不免“含颦”,其愁绪缠绵深长难以遣释之情状宛然可见。全词境界妍丽浑成,构思新巧自然,抒情宛曲动人。
☚ 渔父   忆江南 ☛

忆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选取“江花”、“江水”这两件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江南美景,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而“日出”这一特定时候的江花尤为娇丽夺人,正如初春的江水格外澄清碧蓝一样。“日出”两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这景色中蕴含着勃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希望。这大概也是白居易感慨“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吧!
☚ 忆江南   长相思 ☛
忆江南

忆江南

词牌名。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好》、《江南好》、《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好》。单调。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 (李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因白居易词,更名《忆江南》。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按《教坊记》所载曲名,皆盛唐及以前乐曲,其中有《望江南》。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只首句衬二字,其余句法、叶韵、平仄悉同。”可见此词不始于李德裕。此调唐五代皆单调,至宋有双调。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宋,皆南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
全词共五句二十七字。第二、四、五句押平声韵。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句用上二下三句式。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仄平平(韵)。

☚ 花非花   渔歌子 ☛

《忆江南》yi jiang nan

Thinking of Jiangnan→白居易(Bai Juy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