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xīnlǐzhìliáo〈名〉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有保密的谈话,在于帮助患者增加对自己情绪、信念和行为的了解,增进对自己言行动机和后果的领悟,以达到解除心理障碍、改善自己、发展自己的目的。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或精神的影响以达到或促进对心理障碍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方法,又称精神治疗。其对象主要是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心因性疾病的患者。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弗洛伊德及其流派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治疗理论、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理论等。由此心理治疗也存在多种方法,如说理方法、暗示治疗、行为矫正、放松疗法、音乐治疗、舞蹈运动治疗等。心理治疗按参加对象来分,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夫妻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治疗者与病人正式接触一次称一个会期,个别治疗一般一个会期为1小时,团体治疗的一个会期则需1.5—2小时。会期次数一般每周一次,疗程多为1—12小时,重者可达100小时以上。一个常规的心理治疗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根据病人暴露的症状引导他们自我了解;在此基础上使其有所发展;促使其向这方面发展的行动;从行动中得到反馈信息;返回到先前的了解,形成早期的分辨能力;根据比较深入的了解做出更加有组织的行动。治疗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从事这种工作。 ☚ 心理咨询 自由联想法 ☛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叫精神治疗。此种疗法不是依靠药物或使用其他仪器等的理化疗法,而是通过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用表情、语言、行为、姿态来诱导、感染、启发病人情绪改善、心情舒畅、态度缓和、认识正确、行为正常,从而促进机体疾病的康复与机体健康状况的好转。心理治疗对精神病人、慢性病人及危重病人十分重要。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Xinli zhiliao指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方法,并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表情、姿势、手势等)治疗性交往,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进行治疗的技术。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身心障碍的各种症状;协调人际关系;改变不适应的态度和行为;形成正常的人格。总之,就是帮助人们适应社会和生活,健康地发展和成长。由于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心理疾病的病因、治疗过程以及治疗者与患者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主张和看法,因此,所采取的治疗过程和具体方法也不同,每一种心理治疗都建立在治疗者自己的心理学原则基础上。最有影响的有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法、认知疗法等。精神分析疗法的特征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作用、对梦和失误的解释,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让患者在无意识之中潜存的矛盾冲突进入到意识之中来加以分析解决,增强患者的“自我”,以达到治疗目的。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即通过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程序,让患者进行再学习,利用条件作用和强化手段,来帮助患者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行为疗法的种类及方法日益增多,但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❶系统脱敏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普(J·Wolpe)首创。治疗时把引起焦虑的刺激安排成一个由轻到重或由微弱到强烈的序列,患者按这一序列逐次体验这些刺激,并结合深度肌肉放松,逐次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使患者逐渐地能够承受引起焦虑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❷厌恶疗法。该治疗方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把症状和不愉快的体验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即利用一些厌恶性的或惩罚性的刺激来减少或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主要适应的症状有药物瘾癖、酗酒、性变态等。 ❸消退训练和强化法。亦即阴性强化和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是以患者的行为来阻止厌恶刺激的出现,如果出现不良行为就要给予惩罚,只有行为表现良好才能避免惩罚;阳性强化是当患者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给予奖励,这种方法也称为代币法(token economy)。行为塑造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解决如何让患者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保持塑造的行为这一问题,可以用来改善恐怖症、神经性厌食症、肥胖症及其它神经症症状,对于孤独症儿童和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落后儿童亦有疗效。 ❹生物反馈疗法。该疗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属于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生理反应,如心电、肌电、脑电、皮电等反应,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反馈信息,并进行强化或奖励,使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生理反应,从而消除相应的症状。这种治疗在临床上大多用于心身疾病。例如让病人学会随意控制额肌活动,来治疗紧张性头痛;教给病人抑制自己脑电图中的阵发性棘波,可以减少癫痫病发作;利用血压反馈治疗高血压,利用心率反馈治疗心律不齐等。生物反馈疗法还在不断创新和改善之中。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最有影响的是罗杰斯(C.Rogers)创立的患者中心疗法,此疗法最早称为“非指导性治疗法”。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强调的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的思想,患者中心疗法在进行中是鼓励患者自己叙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即在医生和患者的交谈中,让患者自己表达他的心理状态和问题,治疗者以热情和同情的态度聆听患者的诉说,充分体谅患者的内心世界,间或以意思更明确的复述帮助患者,但不对患者的自我报告作任何赞许或批评。治疗者只是起中介作用,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有更清楚的认识,控制情绪行为,以提高适应能力。之所以称为患者中心疗法,是因为罗杰斯认为,只要创造一种最优化的心理气氛,每人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理解和改变其对自己、对他人看法的可能性,并能表现出自我指导的行为方式。作为治疗者,则应具备3种态度: ❶对患者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❷治疗者应做到真诚一致; ❸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为患者着想。该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后来被推广扩大为“以人为中心”,产生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认知疗法注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认为要治疗病态的行为与情绪,关键在于要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和由此而形成的错误观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帮助患者对事物进行重新评价和解释,帮助患者解除歪曲的假想。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认知疗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具体说就是使患者摆脱莫须有的想法,由认知的改变而促进情绪的改变。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依据划分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此不拟赘述。 ☚ 心理咨询 教育改革 ☛ 心理治疗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一定的心理活动来治疗病人的精神和躯体疾病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药物以外对病人施行的一切有助于恢复健康的措施。狭义又称“精神疗法”,专指医生对病人所实施的一种与行为疗法、环境疗法等相并列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措施。就形式而言,心理治疗有个别治疗、集体治疗和家庭治疗三种;就内容而言,则有精神疗法、行为疗法、环境疗法、精神药物疗法、音乐疗法、气功疗法等多种方法。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举止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治疗方法。过去,多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现在,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已认识到心理治疗与药物、手术及理疗等一样具有治疗作用。心理治疗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医生与病人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一般性心理治疗;第二个层次则是指针对消除某种心理症状或行为障碍所提供的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对恐怖症可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无论进行哪一个层次的心理治疗,医务人员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❶医生要把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作为第一印象传达给病人,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病人陈诉病史,用同情、理解的目光和鼓励、启发式的提问,引导病人倾吐内心的郁闷、烦恼和痛苦,同时针对不同情况作必要的体格检查。 ❷初步掌握病人的病情之后,就要向病人进行解释,以消除因缺乏医学知识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妥。 ❸告诉病人今后预防这一疾病的方法,既要教会病人怎样对待疾病的痛苦,怎样控制不良情绪及去除致病因素。心理治疗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很多,有依据学派理论的分类、根据心理现象的实质的分类、根据医生与病人沟通方式的分类及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分类等等。专门心理治疗方法则有:经典心理分析疗法(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解释),认知领悟心理疗法,询者中心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标记奖励法,厌恶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气功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家庭疗法,悟践心理疗法,催眠疗法等。 ☚ 心理测验 变态心理学 ☛
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交流分析法/行为疗法/自我训练法/森田疗法/安慰剂与双盲法/格式塔疗法/催眠疗法/个别或集体的心理治疗/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气功疗法/祖国医学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效果/老年人与心理咨询/老年精神病人的住院问题/精神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老年性痴呆的心理护理/更年期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老年性妄想症的心理护理/疑病症的心理护理/精神疾病与精神药物/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须知/抑郁症与抗抑郁药/消除焦虑的安定类药物/老年人与药物依赖/精神药物与失眠/精神药物与运动障碍/精神药物与意识不清/精神药物与老年期性功能/环境、饮食、生活与心理卫生/环境与心理/挫折/挫折与心理应对/迁居与焦虑/环境适应不良与神经症/社会环境与心理卫生/自然环境与心理卫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卫生/丧偶与心理健康/独身与性格/离异与心理健康/再婚与心理健康/家庭矛盾对心理的影响/子女婚嫁对老人心理的影响/子女分家与心理健康/意外事件对心理的影响/饮酒与心理健康/吸烟对心理功能的危害/戒烟的心理学问题/喝茶与心理健康/生活不规律与身心健康/经济状况与心理卫生/社交与心理卫生/服饰仪表与心理卫生/精神寄托与心理健康/性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性生活与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卫生/绘画与身心健康/弈棋与身心健康/垂钓与身心健康/书法与身心健康/养花与身心健康/养鸟与身心健康/欢度晚年的十条准则 ☚ CT扫描与精神疾病的诊断 暗示疗法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精神和躯体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安排,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启发、教育或暗示,促使患者认识所患疾病的本质,了解产生疾病的心理、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状态,促进机体的代偿功能,增加抗病能力,在适当的医疗措施结合下,改善或消除病理状态,使病情得到好转或恢复。 心理治疗不仅应用于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也应在其他临床各科和预防医学的实践中,给以充分的重视。不应把“心理治疗”神秘化,或把心理治疗不加分析地看成是“唯心”、“玄妙”和“高深莫测”;但也须防止简单化,单纯以政治思想工作代替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 ❶使患者能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和规律、改变患者在治病过程中的消极被动状态,主动与医生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❷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 ❸消除对疾病的顾虑、焦急、抑郁和悲观情绪和急于求成的思想。引导病人看到治病过程中的积极面,使病人处于有信心治好病的积极情绪状态。 ❹消除患者病后的消极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心因性症状,纠正由疾病痛苦所带来的各种病态心理状态。 ❺指导和启发患者去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对暂时还不可消除的心理因素,启发患者能正确对待,使致病的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能够减轻或消失,并帮助患者改善病后与社会环境的不协调状态。 ❻使患者能掌握防治疾病和巩固疗效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措施。 为了做好心理治疗,对患者及其所患的疾病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进行周密的分析,对治疗安排要有全盘的计划和部署,并考虑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需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正常、良好关系,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这是心理治疗的基础。医务人员首先应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对病人要热情、关怀、谦逊、谨慎、耐心,切不可盛气凌人、主观武断、态度急躁和说教训斥。医生的素质特点,往往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起着无形的深刻影响。一位作风正派、认真负责、诚恳坦率、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而充满朝气的心理治疗医生,当然会比不具备这些素质特点的医生,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心理治疗时,医生所使用的语言、技术和治疗措施,都要注意科学性,不可故弄玄虚。说话不要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无的放矢,要联系患者的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回避或调和矛盾,乱下保证;而应实事求是,坚持正面教育。做到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且要防止病人的依赖性或与异性病人间产生不正常的感情。 2. 全面了解病人及其所患疾病。在治疗前应有一个全面的调查研究过程。通过病史、个人史、检查和化验,弄清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首先要分清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如两者俱存在,则应弄清楚两者是相继出现的,或同时发生的。还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症状与患者的病前人格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要分清哪些症状是主要的,哪些症状是次要的;哪些是原发的,哪些是继发的;分析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才能在心理治疗时,选准靶症状,抓住症状的本质,有目的地安排好治疗措施。 3. 要做好周围人的工作。病人的亲属、同事与邻居等与病人朝夕相处、关系密切,对病人的影响很大。要把他们的工作做好,使他们对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也有所了解,做到能正确地对待病人; 使他们能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治好病人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气氛,以有利于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还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❶与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社会变革与传统习惯势力、新与旧、先进与落后、集体与个人等的矛盾,经常地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中来。患者病前的人格形成、发病时的心理因素、病后与社会环境的失调、治疗中心理因素的正确处理和不良个性的改造等,都要涉及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应从个人主义的观点去进行心理治疗,把病人引向歧途,使病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更加不协调;但也不能简单生硬地用政治思想工作去代替心理治疗,而应当为了达到治病目的,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到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去。 ❷与药物治疗的关系,不应片面强调心理治疗,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作用,而应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例如,酌情使用抗焦虑药,可为病人接受心理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适当使用催眠药物以改善睡眠,既可以减轻失眠引起的一些继发性症状,又可以增强病人治好病的信心。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药物治疗本身,也具有某些心理治疗的作用。善于利用这一特点,有助于提高医疗的效果。 ❸与社会治疗的关系。对于不少病人,尤其是心因性疾病,除了药物和心理治疗外,还应重视患者在病前和病后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在院外的社会治疗工作,例如工作、学习、家庭、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等。在社会治疗中,医务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只能起桥梁作用,而必须依靠患者单位的组织、家庭人员和患者一起工作的同志。要向他们如实地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思想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为患者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要教育病人不应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消极依赖的态度。 ❹与精神卫生的关系。经过治疗取得效果的患者,对今后如何巩固疗效,病情有反复时应如何处理,这些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有交代外,精神卫生知识的介绍对患者就有着重要意义,如脑力劳动卫生,情绪心理卫生,睡眠的生理卫生,不良嗜好的戒除,为患者提供的心理谘询等等,都有利于巩固心理治疗的效果。 心理治疗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在选择和安排心理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诊断不同,所选择的心理治疗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例如,癔症以暗示疗法为主;强迫症和恐怖症以行为疗法为主;精神病和社会性适应不良,以社会一心理治疗为主;心身疾病,以生理一心理治疗为主。病程短,急性起病的患者,首先应该尽快消除症状,继之采用联系病因,介绍精神卫生知识的个别心理治疗。对于病程长,久治不愈的患者,则应以个别心理治疗、社会心理治疗或生理心理治疗为主。此外,也应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如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思想觉悟、病前个性以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都应充分照顾到这些特点。这不仅要求医生对患者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也要求医生深入生活,掌握不同病人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群众语言和其特有的心理状态。这样,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医生与病人之间就有共同语言,相互了解,就能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 治疗种类,不同学派有各种心理治疗,名目繁多。有人把心理治疗概括为三大类:即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经验治疗。各国的心理治疗方法,与各国的社会、民族、文化、历史和宗教等特点密切联系。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而只能吸收其中有用部分,供我们参考借鉴。常用的心理治疗有以下几种: 个别心理治疗 是各种心理治疗的基础。方法是通过医生与病人进行个别交谈,鼓励病人充分地谈述自己的病情,包括发病的原因、疾病的发展过程、病后的思想和情绪状态,与环境和周围人的关系,希望医生指导和协助解决的问题等。医生要耐心地听,不应随便打断,也不要过早地发表意见。有些病人谈得过于肤浅,说话时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流露出有顾虑和隐衷,或不知道该怎么谈才好。医生则应设法诱导,鼓励和启发病人继续深入地谈下去。有时一两次即可把问题基本谈清,有时则需进行多次。有的只有随着医生与病人之间交往逐步深入,才能弄清患者的有关情况。 对病情、病人的思想状况、病理心理状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基本摸清后,经过分析,就应制订出进行个别心理治疗的方案。每次接触病人时,最好集中力量,只解决一两个问题,不要企图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每次交谈时间,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这样,才使病人不致疲劳,能理解交谈内容,印象深刻。交谈时,最好边谈、边讨论,也听取病人意见。每次谈话后,应和病人一起作个小结。医生应作简明记录。 个别心理治疗内容,应包括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规律和防治办法。重点应放在解决与疾病有关的个别特殊性问题上,例如怎样消除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与环境恢复协调和个性改造等。要从当前现实的环境中去寻找发病的原因,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个别心理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不一定是心理治疗的失败,更不应不加区别地看作为来自病人的阻力。这种“反复”也可使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加深对病情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从反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给以解决,其中包括医药、社会治疗,以及启发、教育和鼓励等。要使患者能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敢于在现实环境中去锻炼。并且启发病人联系患病实际,从世界观和个性改造方面下功夫,才能收到巩固心理治疗的效果。 西方的个别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奠基于精神分析。从四十年代开始,在西方也出现了批判精神分析的倾向,产生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社会文化学派等,在心理治疗中,相应作了一些改变,但是理论和方法还是与精神分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精神分析需要每周进行4~5次,每次约50分钟,历时2~5年。所需时间太长,费用太贵。疗效也不能肯定。所以,从四十年代起,就有人研究短程心理治疗,在六十年代就大为风行。短程心理治疗的时间缩短为3~12个月,治疗次数10~50次。最短者,只需进行5次,每周1~2次,偶有每天一次。每次20~50分钟。治疗适应证为急性精神危象(psycho-genic crisis)、起病与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者、情绪障碍明显者(如焦虑性或抑郁性神经症)、转换性癔症和较轻的强迫症等。而对精神病、个性不良、瘾癖、恐怖症、疑病症和慢性心身疾病,则治疗效果不佳。(见“精神分析治疗”条) 集体心理治疗 把病情有共同点的患者合在一起,进行心理治疗,又名集体治疗。J. Pratt(1905)在美国的波士顿为结核病人建立集体组织。E.Lazell(1919)在华盛顿的St. Elizabeths医院,为精神病人创办讲习班。从此,这种形式就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最后,发展成为集体心理治疗,成为心理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曾报道过的“慢病快治学习班”,就包括有集体心理治疗的内容。 我国采用的集体心理治疗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联系病人实际,进行政治思想动员、树立为革命治好疾病的远大目标;安排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讲课,并对每个专题进行小组讨论;经验交流和典型发言;阶段小结和自我评定疗效。 疾病防治知识的讲授内容主要为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本质、原因、发生发展规律与治疗措施以及预防复发的知识等。每次只讲一个专题。讲课内容要通俗易懂,要联系病人的实际,要具有针对性。可联系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思想状况,有目的地重点阐明几个病人特别关心的问题。每一讲后,注意病人的反映:包括情绪状态,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建议和要求,以及病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等。这些反映,对在今后的心理治疗中,常十分重要。 集体心理治疗的优点是:接受治疗的人数多、时间短、病人之间发挥友爱互助,可取得相互启发教育和相互产生良性暗示的效果。缺点是只解决一些共性问题,对病人的个别特殊性问题不可能很好解决,所以,在集体心理治疗后应辅以个别心理治疗。 在国外,心理剧(psycho-drama)在实质上具有一定的集体心理治疗的作用。把带有启发性的病情作为剧情内容,让病人自编自演。病人可以自己教育自己,也可启发教育其他病人,同时又可引起疏泄治疗的作用。 心理谘询治疗 为Carl Rogers(1902)所首创,是精神卫生的内容之一,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形式之一。在精神卫生指导中心,或心理谘询门诊中进行。解决病人的急性心理危象,如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冲突、情绪激动、焦虑、抑郁和自杀倾向等。并可协助早期发现心理病态,以便对心理病态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和矫正的指导。心理谘询应与精神病防治机构和有关临床医院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 催眠和暗示 见“催眠治疗”条。 行为治疗 见“行为治疗”条。 社会-心理治疗 是包括各种与社会因素有联系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家庭治疗、配偶治疗、婚姻谘询、成立治疗性集体组织和老人俱乐部等,还可建立规模更大的地区性社会-心理治疗组织。为了心理治疗目的,组织病人进行学习,职业训练,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服务工作。总之,社会-心理治疗,是使病人不脱离社会生活的实践,保持与社会环境的经常接触,促进人们的交往和感情上的联系,改善病人与社会环境的不协调状态。社会-心理治疗,不仅由医务人员给以指导,还应依靠广大的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和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人员,以及基层组织的支持。 社会-心理治疗工作者应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患者工作单位、学校、居委会和家庭等联系,反映病人的情况,提出建议,协助解决有关社会性的具体问题。 生理-心理治疗 是从保健养生术,躯体治疗和某些宗教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类心理治疗。把训练、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结合到心理治疗中去。如松弛疗法,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yoga)的参禅打坐和伸张肢体运动,以及七十年代的生物反馈疗法等,都具有使情绪和全身肌肉松弛、心境宁静以及分散对病理体验注意,集中注意于对生理功能的调节训练,逐步达到能以主观意志去指挥植物神经功能、内脏功能和代谢活动,调整机体的代偿能力的作用。生理-心理治疗,对心身疾病,心因性疾病和一些慢性躯体疾病有效。 经验治疗 又称为新型心理治疗、第三心理治疗。治疗方法是各式各样的。这类治疗的特点是从医生和病人的经验里,去分析病人的一切病态心理和行为。强调注意当前的现实,不主张过多地去追索病人的过去。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要求病人发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与平衡。其治疗方法有谘询治疗和合理情绪治疗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鼓励病人的信心,从正面改变病理状态;想象治疗则鼓励病人的充分想象,以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原始疗法(primal therapy)系激惹病人,使其叫唤哭闹,满地打滚,发泄内心痛苦,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类治疗,在我国多数并不开展。 ☚ 精神病防治网 精神分析治疗 ☛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亦称“精神治疗”,与躯体治疗相对,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治疗心理疾病和有关躯体疾病的疗法。心理治疗的结构有五个要素: (1) 治疗者是受过心理学和医学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医生。(2) 治疗对象是病人(个体或团体),主要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和带有心理症状的躯体病的患者。包括各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治疗。(3) 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4) 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行为、良性的医患关系,以及特意安排的情境或药物进行治疗。(5) 治疗目标,即通过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消除心身障碍症状,矫正不良的行为方式,形成患者正常的人格,实现患者的心身健康。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亦称“精神治疗”,与“躯体治疗”相对。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治疗心理疾病和有关躯体疾病的疗法。心理治疗的结构有五个要素:(1)治疗者是受过心理学和医学专业训练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和医师。(2)治疗对象是病人(个体或团体),主要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和带有心理症状的躯体病的患者。包括各种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和人格障碍的治疗。(3)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4)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行为、良性的医患关系, 以及特意安排的情境或药物进行治疗。(5)治疗目标,即通过影响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消除心身障碍症状,矫正不良的行为方式,形成患者正常的人格,实现患者的心身健康。 ☚ 心理诊断 心理治疗效果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以促进或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作为治疗者需接受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疾病或心理失常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存在主义疗法等;根据治疗形式可分为个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或者家庭治疗、婚姻治疗等。 ☚ 心理咨询 心理评估 ☛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以促进或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作为治疗者需接受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疾病或心理失常的患者。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很多,如精神分析疗法、暗示疗法、催眠术、行为疗法等。 ☚ 心理诊断 精神分析疗法 ☛ 00001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