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小说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小说流派。它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指导文学创作。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意识制约人的本能欲望的理性、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等因素。潜意识包括人的各种欲望和冲动的本能,其中特别是性本能是一切本能(包括心理)的根本动力。心理分析小说常采用梦幻、联想、意识流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流程,表现人物性心理的压抑、放松等。1922年郭沫若的《残春》是最早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鲁迅的《补天》也是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缘起”的历史小说。另有许杰的《火山口》,施蛰存的《将军底头》《石秀》《鸠摩罗什》《魔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