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德谟克利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Democritus

古希腊唯物论哲学家,原子说创始人之一。留基伯的学生和朋友。出生于色雷斯阿布德拉城富商家庭。年轻时曾到过小亚细亚、波斯、印度和埃及,后长期留居雅典。对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医学、天文学、教育学、音乐,乃至语言学皆有研究,为亚里斯多德之前希腊最博学的学者。在哲学上,认为世界是由无数极小的物质的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的、处于恒久运动中的极小的个体。原子结合成各种物体,其差异就在于构成此物的原子的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太阳、月亮和灵魂是由光滑而圆的原子构成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因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肯定教育的作用,强调后天的学习。在数学上首次提出圆锥体的容量等于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容量三分之一的定理。并对动物尸体进行过解剖。政治上,拥护奴隶主民主制。著作相传有五十二种,现仅存极少数断片,其中有《论动物的组织》、《论种子、植物及果食的发生》等。

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其师留基伯并称为原子说的创始人。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曾游历西亚、印度、埃及等地。在数学上首次提出圆锥体的容量等于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容量三分之一的定理。在哲学上,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极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的。各种具体“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按照不同方式的结合;它们的消失,就是“原子”的分离。他的唯物论对当时的唯心论思想是一个有力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列宁还把唯物主义发展路线称为“德谟克利特路线”。相传写过50多种著作,今存一些残篇。

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Demohritos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最高代表,原子论哲学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出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一个富商家庭。曾到过埃及、巴比伦等,接受了东方先进文化,学识渊博,著述极丰,涉及学科很多。其著作大多失传,只留传下很少残篇。德谟克利特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最早的自然主义幸福论者。他从原子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和自然万物一样,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小世界”,是精致灵敏的灵魂原子和粗糙的肉体原子的结合,其中灵魂起主导作用。人的社会活动与道德行为,按其自然本质是人这个小世界内原子的运动。人生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快乐与痛苦决定了人的利与害,而利与害成为人的行为该不该的标准。关于幸福的内容,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首先应具备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幸福,如果人的一生没有起码的物质幸福,“就好象长途跋涉没旅店一样”。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物质享乐上,更不应过度贪求物欲,否则会转化为痛苦,因此对物质享受应以理性加以节制。人生追求的更重要的幸福是精神快乐,这是人区别于动物并高于动物的本质所在。人生目的和最高理想,是物质幸福基础上的精神幸福,实现了这种人生目的与理想的人就是“完人”。德谟克利特认为,道德不是天赋,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他还论述了知识对道德的关系以及善恶、义务、良心、公正、节制、智慧、勇敢、友谊等传统德目。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受到柏拉图的强烈反对,甚至连其著作也被收禁失传。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Demokelite,Democritus

古希腊哲学家,朴素唯物论的卓越代表。希腊殖民城邦阿布德拉人,富有的贵族家庭出身,少时聪颖好学,受到良好教育。及长,到埃及、西亚、印度旅行,增长见识。回国后避开所有公共事务,专事学术研究,是亚里斯多德之前希腊最渊博的学者,著有哲学、伦理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动植物学、农学、医学、军事学、文学艺术等学科作品约60部。马克思称他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3,第146页)。现仅存其作品的少量片断和一些作品名。在哲学史上,德谟克利特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原子论的真正创始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本质相同,依自身大小、位置与形状的不同而在虚空中运动,构成具体物质,如水、火、气、土、人类等世界万物。物质的生成与毁灭均由于原子的聚合与分散。他在政治上是古代少有的欣赏奴隶主民主制的思想家之一。他说过:“在一种民主制度下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他的人品学识受到阿布德拉人的崇敬,曾获公民的一笔赠款并得到树立铜像的殊荣。

☚ 赫拉克利特   苏格拉底 ☛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DemokeliteDemokritos

古希腊阿布德拉人,古代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这一点上与亚里士多德有共同之处。德谟克利特出生在一个富有商人家庭。他家境优越,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勤奋好学习惯。父亲去世以后,他到埃及、波斯、巴比伦、印度等地求学。一生著作甚丰,据文献记载有70部(篇)之多。这些著作几乎涉及知识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逻辑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教育学、语言修辞学、艺术、技术、军事等等。可惜至今仅保留了他的部分著作残篇。
德谟克利特师承了原子论的奠基者留基波的学说,将原子论进一步系统化,是原子论最著名的代表。他的原子论的基本内容是:
❶宇宙间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分割、不可破灭的极小而结实的微粒,它有一定的体积。
❷宇宙间除了原子和虚空,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正是由于存在广阔无垠的虚空,无限多的原子才能向不同方向零乱地运动着。
❸原子从亘古以来就已存在,是永恒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毁灭。物质运动遵循着一种必然性,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
❹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它们在一个无限的虚空中永远处于涡旋运动之中,涡旋运动的各种原子分别结合成各种复合物。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的结果。组成物体的原子在数量、形状、次序、位置上的不同,导致了物体的差异。
❺原子在虚空中只有通过直接接触,如压迫、撞击等,才能相互作用,超距作用是不可能的。
❻任何事物都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切都遵照必然性而产生,一切运动都是按照某种原因或规律进行的。
❼灵魂也是由光滑的和圆形的原子所构成的,神灵和天上的火同时形成,它们都是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的,因此无论灵魂、幽灵和神都是有生有死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来世生活。如当圆形光滑的原子所组成的灵魂同肉体原子结合在一起时,便形成了生命,当它们分离时,人就死亡了。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对古希腊自然哲学成就的一次大综合、大改造,成为古希腊科学思想的精华,也是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瑰宝。他坚持对一切自然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把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统一起来,为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敲开了大门,也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墨翟   亚里士多德 ☛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Demokelite,Demokritos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德拉的一个富裕家庭。年青时到过埃及、巴比伦等地,受到了东方科学知识的影响。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如《大世界体系》、《小世界体系》、《论自然》和《论人性》等,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些残篇。他知识渊博,是希腊人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上,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无质的区别,而只有大小、形状的差异。无数不同形状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相互冲击形成漩涡,并以不同的秩序和位置结合起来,产生各种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制约,由于无知人们才说有偶然性存在。除了永恒的原子和虚空外,从来就没有不死的神灵。灵魂为光滑、精细、运动极快的圆形原子结合而成,因而也是一种物体。物体流射出来的影像引起感觉,感觉是认识的来源,但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实在。感性认识是“暗昧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真理的认识”。在伦理观上,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的,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感官享乐,而在于有节制的心灵的宁静和愉悦,认为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在政治上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强调“在一种民主制度中受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奴役好一样。”但又为奴隶制辩护,主张“优秀的人”支配奴隶,如同头脑支配四肢一样。他的原子唯物论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 普罗泰戈拉   苏格拉底 ☛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Demokritos

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在数学上,最早提出圆锥体的容量等于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的容量1/3的定理。在哲学上,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原子在虚空中作急剧而凌乱的运动,相互碰撞,形成旋涡,产生世界万物。原子不可分割,在数量上无限,无质的差别,只有大小、形状的不同。运动为原子所固有。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次序、位置上的不同而各异。灵魂是一些最精细的原子所组成的,因而也是物质。原子分离则物体消失。一切都由必然性而产生,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宣称偶然性是人们无知的表现。认为构成事物的原子群会不断流射出一种极细的东西即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感觉和思想。感觉由影像透入感官的孔道而引起;理性则由更精细的影像透过感官的孔道,直接作用于灵魂原子所引起。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实在。在伦理学上,认为人生的目的应当是节制享乐和灵魂安宁,而不在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在教育上,强调要遵循自然,注重练习。在政治上,拥护民主制。著作相传有52种,现仅存极少数残篇。参见“美学”中的“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主张幸福是人生的目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心神宁静,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认为道德源于理性,德行可教。他还第一次提出良心范畴。参见“哲学”中的“德谟克利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