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免疫复合物(IC)又称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循环中形成的一部分IC可沉积于肾小球引起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ICGN)。测定循环中的IC,有助于诊断ICGN、判断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效果,以及决定肾移植的适当时间。但是IC也可存在于其它系统的IC疾病。检测IC可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二类方法,后一类方法特异性及灵敏度均较高。
(1) 物理化学方法: 根据IC的体积比抗原或抗体都大,所以可用凝胶过滤、聚乙二醇沉淀法进行分离检测,这一类方法不能区别与IC分子量大小相同的各种物质,故特异性较差。
(2) 生物学方法: 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后,抗体分子生物学性质会发生改变,利用这种改变设计的方法包括C1q放射分析法,Raji细胞分析法,抗一抗体分析法(凝集抑制)。常用的有以下四种,第四种比较简便,在国内已应用。
❶ 125I-C1q结合试验: IC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故可用125I-C1q检测。首先血清样品与EDTA保温或加热,然后再将血清与125I-C1q及聚乙二醇保温,以沉淀与IC结合的125I-C1q,沉淀经过洗涤后测放射活性,放射活性与血清中IC的量成正比。
❷Raji细胞分析法: Raji细胞是一种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来源于白血病病人名Raji)。这种细胞的特点是其表面具有IgG ·Fc及C3b,C3d,C1q的受体,而缺乏表面Ig。在细胞生长周期中的某些时期其C3受体亲和力会大大超过Fc受体,因此可用Ra ji细胞通过其表面的C3受体去固定已被激活了补体系统(经典或旁路)的IC。然后用荧光素或同位素标记的Ig抗血清去结合IC中的抗体作指示剂。可通过荧光显微镜(定性、半定量)或γ计数器(定量)检测荧光或放射活性测定IC。
❸抗-抗体法:利用IgG与抗原起反应后,分子发生结构改变,形成一个新的抗原位置,这位置在人及兔的IgG分子的Fab部分,可与天然存在于人血清中的抗体(抗-抗体)起作用。这一方法检测IC是利用抗-抗体与IC结合而抑制了抗-抗体与Rb致敏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本法易做,对IC特异性也很高(含有抗-抗体的人血清可从人群中查到)。
❹聚乙二醇沉淀法: 用一定浓度的聚乙二醇沉淀IC,然后取出沉淀的IC,再使之溶解并用分光光度计在280nm进行蛋白定量测定IC。方法简便,取材容易。测定IC的方法近年来进展快,共有十余种,某中以抗-抗体法最特异,血小板聚合法最敏感。测定时最好用几种方法同时进行,这样可防止非特异性阳性反应; 另一方面不同方法还可区分IC的型别,如抗-抗体凝集抑制法仅可测IC中含IgG类的Ig,但它对有或无补体连结的反应物均可进行检测; Raji细胞分析法可检测所有激活C3的IC,而C1q结合分析法检测激活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IC。
循环IC大量存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肾小球肾炎伴有其它系统损害的免疫复合物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IC较少。有些肾脏疾病IC在血中呈间歇性出现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仅出现于急性期,而IgG-IgA肾脏病在恶化时才可测到。还有一种IC形成于肾小球内的ICGN,IC并不进入循环,故血清中测不到。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分离可提供进一步鉴定其中抗原的性质,这有助于分析ICGN的病因和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