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御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御厨

 虽然前面洪七公说皇宫御厨里的菜谱只有一味鸳鸯五珍脍还不错,其余的就比黄蓉的美食不如了。但看来洪七公当时说此话,明显的是有意讨好黄蓉,好骗黄蓉尽心尽力为她弄好吃的。
 皇宫御厨当然不会太差,否则洪七公不会不住口地将御厨中的名菜报将下去,说时不住价大吞馋涎,回味无穷了:
 黄蓉道:“师父,我们的事说完了,现下要听你说啦。”洪七公道:“我的事么?嗯,在御厨里我连吃了四次鸳鸯五珍脍,算是过足了瘾,又吃了荔枝白腰子、鹌子羹、差舌签、姜醋香螺、牡蛎酿羊肚……”不住口地将御厨中的名菜报将下去,说时不住价大吞馋涎,回味无穷。
 黄蓉插嘴道:“怎么后来老顽童你找不到啦?”洪七公笑道:“御厨的众厨师见煮得好好的菜肴接二连三的不见,都说又闹狐狸大仙啦,大家插香点烛地来拜我。后来给侍卫的头儿知道了,派了八名侍卫到御厨来捉狐狸。老叫化心想这可乖乖不得了,老顽童又人影不见,只得溜到一个偏僻的处所躲了起来。那地方叫什么‘萼绿华堂’,种满了梅树,瞧来是皇帝小子冬天赏梅花的地方,这大热天,除了每天早晨有几名老监来扫扫地,平时鬼影儿也没一个,落得老叫化一个儿逍遥自在。皇宫中到处都是吃的,就是多一百个老叫化也饿不了,正好安安静静地养伤。”
御厨

御厨

古代宫廷负责烹制御膳之人。亦称“天厨”。御厨之称始于唐代。卢言《卢氏杂说》有 “御厨进食”之说。宋代的御厨为御膳官员的总称,负责供办皇帝的膳馐,以皇室的割烹煎和之事。明清时宫中名厨云集。御厨之选尤为严格,独特的烹饪技艺与对帝王的忠心是两项基本条件,“饔子左右挥霍刀,鲙飞金盘白雪高”。御厨来源主要有征聘之厨,如地方长吏或朝中大臣推荐、皇帝亲召; 宫中膳房师徒相传之厨。清代“膳房的厨师大多是内务府的旗人。作为专职者,除了一部分是在乾隆时代从浙江来的以外,其他的都是世袭的。这种情况,在清朝三百年间几乎没有变化”。“作为特殊的阶级,他们的家庭非常殷实”。(爱新觉罗·浩: 《食在宫廷》) 因帝王膳食品类繁多,制作时需御厨共同参与。清代御厨入宫要系带内务府统一烫制的“腰牌”。为供皇帝不时之召,还有御厨轮值之制。皇帝驻跸在外,御厨随行。清亡后,许多御厨流散民间,使官廷菜传入民间,成为今天中国菜系的一朵奇葩。

☚ 克食御膳   尝膳 ☛

御厨

官厨名。唐始置,掌皇帝膳食之事,由御厨使主管。宋代御厨属礼部,设勾当御厨官数人,北宋前期由膳部以外官员充任,元丰改制后由膳部官员充任。哲宗时改隶光禄寺。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并入太官局。

御厨

内诸司名。先后隶光禄寺、殿中省尚食局、礼部膳部。


职源与沿革

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四月有御厨使(《唐会要》卷79《诸使杂录》)。五代有御食厨(《十国·百官志》)。北宋初光禄寺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分隶御厨;元丰新制隶光禄寺,崇宁二年五月十四日,并入殿中省尚食局、太官局。南宋沿置(《通考·职官》9《光禄卿》、《宋会要·方域》4之1《御厨》)。


简称与别名

❶厨。《宋会要·方域》4之2:“御厨每遇节辰,客省签赐臣僚食物,……多不堪用。自今委内侍省,每节,先差使臣就厨点检。”
❷禁庖。《玉海》卷161《祥符资善堂》:“天禧四年徙御厨北,一作‘禁庖之北’。”
❸内东门御厨。因北宋御厨在内东门外之东廊而得名。《长编》卷128丙辰:“内东门御厨,皆内侍领之。”《宋会要·方域》4之1:“御厨在内东门外之东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