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军职名。
职源与沿革南宋绍兴十一年四月湖北宣抚司改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司后,置都统制、副都统制(《宋史·高宗纪》6、《要录》卷141癸卯)。隆兴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罢诸军及枢密院、都督府创置之副都统制(《宋会要·职官》32之38)。乾道三年闰七月一日,江上御前诸军各置副都统制一员;十七日,在外御前诸军均置(《中兴圣政》卷46、《宋会要·职官》32之41)。
职掌❶裨赞都统制商议军事,觉察军中奸弊,有文书与“都统制同连书”(《宋会要·职官》32之41、《宋史·孝宗纪》2)。 ❷监视主帅,防止擅权(《中兴圣政》卷46)。 ❸为都统制储才之地(同上书卷)。
编制御前诸军(江上与四川诸军)逐都统司各置一员,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司止置副,不设都统制(《宋会要·职官》32之40、32之50)。
品位武臣诸司使、遥郡官以上。如武功大夫、达州刺史、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倘官阶未及升朝官即升为升朝官(《宋会要·职官》32之38、42)。位在都统制之下、统制官之上。
简称与别名❶副都统、副都制。《中兴圣政》卷46:“朕欲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一员。”《宋会要·职官》32之41:“已降指挥复置在外诸军副都统制,……合以‘副都制’称呼,更不给印。”《宋史·孝宗纪》2:“诏诸军复置副都统制,文字与都统制连书,军马调发从都统制。” ❷副帅、储帅。《周文忠公全集·奉诏录》卷1《乞与江州副都统赵永宁转官》:“(永宁)曾经战阵,令除副帅。”《宋史·职官志》7《诸军都统制 副都统制》:“乾道三年,帝谕辅臣:‘欲今后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一员,兼领军事,岂唯储帅?亦使主将顾忌,不敢专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