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寓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寓理 寓理把文章主旨寓于客观事件的叙述描写之中,而不明显地,生硬地说出的一种写作技法。为古代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无寓,则如偶人矣。”运用这种技法可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动读者思考,用事实说话,使文章含蓄蕴籍。明·李东阳《麓堂诗话》:“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说“好文章是不下批评,但忠实地写出,令读者自见 (说出方减少阅者趣味),最妙是寓批评于叙事之中。如《三国志·荀彧传》,荀彧辅佐曹操,操的功绩十有七八是他做出来的,到后来曹操要加九锡,他不赞成,饮药而死。《三国志》写得最妙,只在本传最后二句 (苟彧既死之后) 大书特书道:‘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并没有说荀彧乃心汉室; 也不说曹操想篡位,荀彧反对他,只反衬一句说,荀彧既死,明年,太祖遂为魏公,便见荀彧一日不死,曹操一日不敢篡位,这是何等灵妙。” ☚ 借端托寓 托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