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徙xǐ

遷,移。司馬相如《上林賦》:“庖廚不徙,後宮不移。”揚雄《羽獵賦》:“移圍徙陳,浸淫蹵部。”

读音x·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斯式切,上,纸韵。
❶迁移;迁徙。
❷古国名。

上一条: 下一条:

徙《广韵》斯氏·紙;suǎ‖xǐ

迁移;移动:搬~bnuāsuǎ(迁徙)
❍ 伊~去新厝徛yī suǎ kìsīncù kiâ(他迁往新居)。 《周礼·地官·比长》:“徙于國中及郊順從而授之。”郑玄注:“徙,謂不便其居也。或國中之民出徙郊或郊民入徙國中,皆從而付所處之吏,明無罪惡。”《史记·越世家》:“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唐·韩愈《顺宗实录三》:“徙臨漢縣於古城,曰鄧城縣。”

◇ suǎ比喻临时借钱应急用:我迹久手头较□,先共汝~淡薄钱来用gguǎ ziāhgǔ ciǔtáo kāh án, sīng gâng lǐ suǎ dâmbóhzní lái yìng(我最近手头紧一些,先向你借点钱用)。

{}5585癣。古方言。汉刘熙《释名・释疾病》:「癣,~也。浸淫移徙处日广也。故青徐谓癣为~也。」特指临时借钱应急用。闽语。福建厦门〖sua53〗。~钱借钱‖欠钱无带~没地方借钱。迁移;移动。中原官话。江苏徐州〖〗。~稻秧儿‖~户口。客话。台湾〖〗。闽语。福建莆田〖〗、仙游〖〗。广东揭阳〖〗。二箩粟着~开正𠀾镇路两箩子谷须移开才不会阻碍通道。走(呵叱)。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动作》:「甬俗叱人行走曰𧾨…音讹为~。」

徙xǐ

〈文〉迁移
 △ 迁~。
【注意】右上是“止”,不要写成“土”。

迁移:~居︱迁~︱流~︱曲突~薪。
○~倚(yi)(徘徊)。

徙xǐ

迁移:迁徙︱远徙他乡。

(1次) 迁移;变化。深固难~《章·桔》

徙xǐ

迁移。《橘颂》:“深固难徙。”

徙xi

徙边 徙居 徙倚1 流徙 迁徙 转徙 徙宅忘妻2

搬、迁、徙;居、住

○搬bān

(动)迁移:~家|~迁|~进去住|~场。

○迁qiān

(动)迁移:~居|~都|~徙|孟母三~。

○徙xǐ

(动)迁移:迁~|~居|~民。

●居jū

(动)住:~民|分~|~家|~住。

●住zhù

(动)居住;住宿:~进去|~了一夜|~房|~家|~宿|~所|~宅。

徙xǐ

〖动词〗
一、迁移,迁徙(5)。《祭鳄鱼文》:其率丑类南徙于海。——鳄鱼要带领[你的]同伙向南迁移到大海里去。《祭鳄鱼文》:是终不肯徙也。——是鳄鱼始终不肯迁移了。《贾谊治安策一》:为徙其侯国。——就迁徙他的国都。
二、流放,放逐(1)。《青霞先生文集序》:徙之塞上。——[皇帝把他]流放到边地。

徙xǐ

❶ 迁移。《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庄子·逍遥游》:“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❷ 调职。《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乃~为上郡太守。”《后汉书·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❸ 流放,贬谪。贾谊《过秦论》:“甿隶之人,而迁~之徒也。”《汉书·陈汤传》:“其免汤为庶人,~边。”

*xi

E1E3
❶迁移:迁~/~居。
❷〈文〉调换官职。
❸〈文〉流放犯人:廷尉增寿议汤(陈汤)为庶人,~边(《汉书》)。

迁居

迁居

迁(迁宅;迁徙;乔迁) 徙(徙卜;徙居;徙次;徙家) 搬(搬家) 更居 转居 移居 挪窝 搬场 爰居 出居 移殖 移寓 移住 移家
迁移卧处:移寝
迁移住宅:移宅
搬进新居:进伙
帝王迁居他处:迁幸
避难迁居:避徙
移居以避祸害:避居
 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避寇 避贼 避虏
多次迁居:屡迁 东搬西迁
不轻易迁居:重迁(安土~) 怀土
(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生活;搬家:迁居)

☚ 迁移   度过 ☛

流放

流放

流(流配;流徙;流蔡;流逐;流递;流极;流辟;配流) 放(放迁;放逐;放徙;放流;发放) 窜(窜逐;窜流;窜徙;投窜) 迁(迁流;迁放) 选 徙(徙边;徙逐;徙放) 黜(黜放) 殛 遣(遣配;发遣) 投畀 弃逐
帝王被流放:流幸
因谗毁而流放:谗逐
因罪流放:罪放
 官员因罪流放:罪谪
责其罪而流放:诛放
自求流放:自流
斥退放逐:斥放
降职和放逐:绌遣
迁逐流放:迁窜
贬谪流放:贬流 贬放 贬窜 谪放 谪逐 谪外 谪窜 谴逐 逋谪 迁谪 迁贬 窜贬 投极
罢免流放:罢逐
贬斥放逐:迁逐
免官放逐:免逐
黜退流放:退放
废黜放逐:废放 废逐
幽禁放逐:幽放
发配,流放:遣流
面部刺刻标记流放:刺配 黥隶 黥窜
沦落流放:沦放
流放到边远地区:流远 迁徙 远流
 流放边荒之地:投荒 投裔 投山窜海
 流放边地守卫:流御 谪戍
放逐诛杀:放杀 放殛
 放逐并诛杀君主:放弑
(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流放)

另见:犯人 押送 远地 劳动 服役

☚ 流放   发配 ☛

迁移

迁移

迁(迁次;迁移;迁徙;波迁;徂迁;起迁;搬迁) 移(转移;流移;起移) 播(播流) 遁(遁思)徙(徙移;徙迁;徙播;流徙;游徙;移徙;运徙)
迁移到别处:迁地
 迁离乡土:迁土 拔徙
迁移住地:移家
 全家迁移:拔宅
帝王迁移都城:迁都 迁京 迁鼎 迁跸迁国 国迁 大迁 移都 徙都 改都
 迁回原都:还都
全家外出或迁移:携家带口
开始迁移:始迁 俶迁
流动迁徏:流离播越 流离播迁
流离迁徙:流播 震荡 播迁
辗转迁移:转徙 转侧
 流离转徙:流转
 飘泊转徙:飘转
 匆忙慌乱地到处转徙:仓皇流离
 到处流浪,辗转迁移:流离转徙
 到处奔波转徒:奔播四出
候鸟随季节迁徙的生活:春来秋去
 鸟从低处迁往高处:迁乔
四处迁徙,居无定所:东迁西徙 东徙西迁
迁流转移:迁转
迁移,离去:迁逝
迁移分散:迁散
逼迫迁徙:迁逼
驱逐迁徙:驱徙
因罪而被罚迁徙:谪徙
流亡迁徙:逋迁
逃亡迁移:逃移
暗中迁移:密移
迁移到远处:远迁 远徙
撤离后又迁回原地:回迁 迁回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迁移)

另见:改换 居住地 生活 搬移 家庭

☚ 迁移   迁居 ☛

徙xí

斯氏切,上纸。
❶迁徙,迁移。《韩非子·内储说》:“~其府库重宝。”
❷调动,调职。《后汉书·张衡传》:“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徙〗 粵 sai2〔璽〕普 xǐ

❶ 遷移。莊周《莊子.逍遙遊》:「是鳥也,海運則將〜於南冥。」(海運:海風。南冥:南海。)
❷遷徙。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殷復去亳,〜河北。」(去:離開。)
❸ 調動官職,特指貶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益發謫〜邊。」(謫【粵 zaak6〔擇〕普zhé】:貶官。)
❹ 變化,改換。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時已〜矣,而法不〜,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即“斯叟”(1049页)。

徙xǐ

❶ (迁移)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❷ [书] (夺取; 搬走) take by force; take away; seize
❸ [书] (教化) enlighten by education
❹ [书] (调职)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post; transfer
❺ [书] (贬谪; 流放) (in imperial times) banish from the court; relegate
◆徙居 move house; 徙任 [书] change to another post; 徙宅忘妻 One's living place was moved, but his wife was not taken along — extreme forgetfulness.

徙xǐ

官制用语。1、官吏平调称徙。《汉书·段会宗传》:"拜为沛郡太守,以单于当朝,徙为雁门太守。" 2、有时上调也称徙。《汉书·疏广传》:"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

(1)同转, 属于同级官职的调动。如《汉书·朱博传》记朱博为栎阳令,徙云阳、平陵二县。(2)同迁,属于升任。如《汉书·疏广传》记疏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外任官平级调动。如由知某州移往知他州,由知某府调往知他府。《宋史·吕蒙正传》:“知梓州、应天府,徙荆南。”《宋史·温仲舒传》:“寻迁刑部尚书、知天雄军,徙河南。”《宋史·梅执礼传》:“以显谟阁待制、知蕲州。……明年,徙滁州,……徙知镇江府。”

徙xǐ

木为信

❷ 东西迁|退三舍

❸ 曲突薪|枉突

*

(11画)

【提示】走,上面是止,不是土,不要错写成走。

*徙xǐ

11画 彳部 〈书〉 迁移: ~居|迁~。

徙()


甲骨文合集16301,殷
我受……

徙鼎,殷周金文集成1062,殷
徙。

徙觶,殷周金文集成6038,殷
徙。

徙卣,殷周金文集成4794,殷
徙。

僕父己盉,殷周金文集成9406,西周早期
僕乍(作)父己徙

小臣夌鼎,殷周金文集成2775,西周早期
王徙于楚(麓)。

多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5,西周晚期
廼徙于(獻)宫。

鄭莊公之孫𫊣鼎蓋, 湖北出土文物精粹56頁,春秋晚期
(徙)于下都。

陳侯因敦, 殷周金文集成4649,戰國晚期
侎(徙)(嗣)𧻚文。

古璽彙編2486,戰國
𩵦(蘇)徙。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31,戰國至秦
申入官,不計而徙。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350,西漢
吏坐官當論者,毋遝免、徙。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4,西漢
今闌來送徙者,即誘南。吏議:闌與清同類,當以從諸矦來誘論。

漢印文字徵
笵徙。

石門頌,東漢
伯玉即日徙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弟君宣,密靖内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邽。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三徙之流,莫不遵其風教; 内外宗婦,於是訪其容儀。

元思墓誌,北魏
歷奉三皇,禮握早隆。神機徙御,授後遺之寄。

封魔奴墓誌,北魏
夫人郎氏,亦同徙窆。

潘善利墓誌,隋
將恐封樹遷徙,山川改易,記此徽猷,永鐫金石。

崔志墓誌,唐
豈期西光遽徙,東流不息,方騁高衢,奄從長夜。

唐該妻蘇洪姿墓誌,唐
懼陵谷之遷徙,恐人生之轉易,乃扣地而號天,寄榮名於金石。

張叡墓誌,唐
感嚴父享豕之訓,戀慈母徙宅之仁,痛風樹之不止,嗟負米之無及。

朱仁表墓誌,唐
君諱仁表,字弘感,其先南陽人,因官徙於太原。

薛迅墓誌,唐
孟母徙宅之仁, 散姜門之教,雖古之懿範,則何以加焉。
《説文》: “𨑭, 迻也。 从辵止聲。 , 古文徙。 , 徙或从彳。”
金文 “徙”从彳从二止,會“遷移”之意。
《説文》古文作 “𡲴”, 或説此即甲骨文中从尸从少之“”, 卜辭“田”,宜讀爲 “徙田”。《孟子·滕文公上》: “死徙無出鄉。”趙岐注: “徙,謂爰土易居,平肥磽也。”與卜辭中的 “田”意思相關聯。 陳侯因敦 “徙”字亦與 《説文》古文一脈。
秦漢至隋唐隸楷“徙”字, 右上時常寫近“⺌”或“山”形。

☚ 通   迻 ☛

徙xí

商代金文族徽字。从彳(象中间有路),从步。象脚趾向路移动。《说文》说从走之(辵chuò,走路),止声,不对。《说文》小篆或从彳从止。隶楷徙字中、下边的止也变形。引申为迁移义。组词如:迁徙。

徙★常◎常


xǐ表意,金文从彳从二止,彳指道路,二止即一前一后的两只脚趾,表示在路上行走;小篆改为从辵从止(趾),辵指行走,隶定为“徙”。本义为迁移,引申为流放、改变、调动官职等。
【辨析】
❶以“徙”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xǐ:屣、蓰。
❷徙/迁/移 见325页“迁”。

(xǐ)

迻也。从辵,止聲。
【按】迻,音yí,《説文》:“遷徙也。”今作“移”。

隶xǐ

【析形】形声字。战国古文字形从辵(chuò),少声。小篆字形变作从辵,止声。辵由彳(行的一半,本义道路)、止(趾的本字)组成,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现代汉字“徒”与“徙”形近,前者声符为土,后者声符为止。
【释义】《说文》:“迻也。”本义是迁移、迁徙。由人口的迁移引申指思想的改变,又引申为职位的变迁。有时特指贬谪、流放。[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徏薪:移走柴草。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inese of Warring State Period, it is related to 辵( chuò,walk) in meaning and sounds like the pronunciation of 少(shǎo ). However, in Small Seal script it sounds like the pronunciation of 止(the primitive form of 趾zhǐ,foot).
【original meaning】 Moving or migrating.

*徙sjie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迻也。 从辵、止。 ,徙或彳。 ,古文徙。(二篇下)
步于行道。

☚ 脊   規 ☛
000004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