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彭德怀故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为粉墙青瓦平房,邓小平题写“彭德怀同志故居”横匾。1958年、1961年彭德怀两次回家乡考察在此接待群众。故居院内有一柑子树亭亭如盖,是彭德怀回家乡时亲手所植。据传,彭德怀蒙冤期间,此树曾枯槁,昭雪之后重发新枝,而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人们称之为“昭雪树”。 ☚ 彭德怀墓 楠木冲水库 ☛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县西南乌石寨,又名乌石峰,距湘潭市40公里。清陈鹏年《乌石寨》诗:“崛起自南服,诸峰非尔俦。平扪朱鸟影,倒挂沧江流。”故居是一栋普通农舍,土墙瓦屋,前有院落,茅盖院门。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在此度过童年与少年。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平江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国防部长、元帅。1958年12月,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1961年11月,再次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抽暇于故居院门两边各栽一株柚子树,今枝繁叶茂。故居东正房,是他两次回故乡的卧室,前后住过36天,床铺、书架、凳子、立柜、洗脸架,均为当时使用过的原物。西头三间横屋,为陈列室,陈列60多张图片和50多件原物。 ☚ 2. 湘潭县 3. 韶山风景名胜区 ☛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寨,距湘潭市区约40公里。这是一座颇具江南风格的普通农舍,四周围以土墙,墙外竹木葱郁。故居堂屋门楣上,嵌有“彭德怀故居”横额门匾,门匾是邓小平题写的。堂屋正中,悬挂着元帅服的彭德怀巨幅彩照,两边墙上,陈列着彭德怀生平主要活动年表。正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两次回故乡时居住的卧室。1958年和1961年,彭德怀前后在这里住过36天,在深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调查报告。东横堂屋的墙壁上,悬挂着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彭荣华和弟媳周涉身、龙国英的遗照与生平简介。彭金华、彭荣华牺牲于1940年10月,遗体合葬于屋后山丘上,王震为二位烈士题写了墓碑。故居西头3横屋,是辅助陈列室,陈列着60多张图片和50多件文物,展示了彭德怀光辉壮烈的一生。 ☚ 齐白石故居 韶山风景名胜区 ☛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居乌石峰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为三间低矮的茅舍。1925年以彭德怀在湘军任团长时的薪金扩建为“一担柴”式的南方普通农舍,名 “三华堂”。占地面积约249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小青瓦硬山顶,以石墙相围,中为槽门,有堂屋、住房、杂屋等大小房屋17间,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前一弯碧水,屋后两株古樟挺立,修竹婆娑,景色古朴。1980~1983、1998年维修。1983年8月对外开放。堂屋门楣悬“彭德怀同志故居”横匾,为邓小平题。西横屋设辅助陈列室。彭德怀,原名清宗,字得华,号石穿,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诞生于旧茅舍里,并在这里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代。1916年离开家乡后曾先后6次回乡。1958年12月和1961年11月,彭德怀两度回乡考察,在此共居住了36天,深入调查当地农村生产和人民生活状况,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农村调查报告。1965年,彭德怀亲属将其“八万言书”手稿及部分军事论文手稿埋藏在故居西厨房灶台下,使之免遭劫毁。这里也曾是彭德怀大弟彭金华创建的中共彭家围子地下党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故居东北有彭德怀母亲墓。后山丘上有彭金华、彭荣华两位烈士合葬墓。墓碑为王震题写。 ☚ 胡安国、胡宏墓 彭德怀骨灰安放地 ☛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在湖南省湘潭市西南46公里处的乌石乡彭家围子。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故居原为三间低矮茅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土木结构,泥墙青瓦,有大小房屋12间,东侧正房是彭德怀1958年和1961年回湖南家乡时的卧室,现室内陈设的床铺、书桌、坐凳等,均为当年原物。院内存有彭德怀回故乡时栽下的两棵柚子树。故居内有复原陈列与辅助展览,展出文物图片上百件。 ☚ 刘少奇故居 周恩来故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