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形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形神身體和精神。班固《東都賦》:“形神寂漠,耳目弗營。” 形神 形神中国古代文论家有关艺术形象塑造的理论。原为老庄哲学概念,始见于《庄子·知北游》: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意在强调“神”对“形”的主宰作用,认为“形残而神全”,否定这一对范畴的辩证关系。尔后荀子提出“形具而神全”,对形神关系的把握始较全面。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进一步指出“神贵于形”,“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更是形神并重。魏晋间,此说被用来品评人物,并进而品评绘画,其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神形兼备说最为著名。至唐宋,又用来品评戏曲与小说,还由此衍生出许多类似概念,要求形神兼备,而以神似为贵。“形”,指事物真实的外形和现象, “神”指形象体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特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形神”实际上成为创作中有关艺术形象塑造的重大理论,影响既广且深。 ☚ 以意逆志 六义 ☛ 形神 形神人物或景物的外形与精神、状貌与气质、表象与内蕴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形与神原属哲学范畴,《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形闭中距,则神由无入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 (一作形) 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东晋·顾恺之把哲学中的形神论引入绘画理论之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思想。顾恺之之后,对形神的研讨在我国绘画理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并涉入诗文创作与研究之中,对古典诗文起着重大影响。 ☚ 悲与喜 详略 ☛ 形神 217 形神指人的形体与精神。最早提出这一范畴是在先秦。《管子·内业》认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庄子·知北游》提出:“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南北朝时,形神问题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慧远宣扬“神不灭论”,范缜则著《神灭论》,提出“形质神用”的新命题。认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射则神灭”。自隋唐至宋明,仍是范缜观点的发挥。明王廷相反对二元论,认为: “神者,形气之妙用”,“夫神必藉形气而有者,无形气则神灭矣”(《答何伯斋造化论》)。清初医学家王清任提出“脑髓说”,一扫“心为虑本” 的传统观念。 ☚ 化生 神化 ☛ 形神 形神xingshen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形象构成的说法。形是艺术形象外在形貌,神是艺术形象内在精神。“形神”说本是人们关于人的形貌与精神之关系的哲学范畴。后增加了肉体与灵魂之关系的意义。只是后来通过进入人物品藻而成为真正美学范畴的。在顾恺之的画论中就有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的说法。 ☚ 文笔 言意 ☛ 形神 形神Xingshen画论术语。中国画中论述形似与神似关系的命题。“形神”,最初是针对人物画而提出的,唐代以后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起,被广泛运用。“形”指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等外在特征。“神”有二义,其一:指被描绘物象的精神气质及神态。其二:指画者胸臆神思。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宋代韩琦谓:“观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余曰:此元画也。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大体文人画家多主张“离形得似”、“不似之似”。而“院体画家”、肖像画家、工笔画家则多主张“形神兼备”。 ☚ 丘壑 计白当黑 ☛ 形神xíng shénbody and spirit 形神学术类名词。指人的形体与精神。源于先秦诸子。《庄子·知北游》:“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认为精神产生形体,神先形后。《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主张形先神后说。韩非则提出神不离形。《韩非子·喻老》:“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形体)也。”汉人进一步提出“精神依倚形体”的思想。西汉司马谈认为“形神离则死”(《史记·太史公自序》)。东汉桓谭以烛火喻形神,谓“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新论·形神》),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存,犹火之不能无烛而独燃。王充继桓谭之后,以薪火喻形神,谓“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论衡·论死》)强调神不离形。至南北朝,形神问题成为当时思想界争论的中心问题。佛教主张形神相离、神不灭论,东晋僧人慧远著《形尽神不灭》篇予以阐述。范缜继承王充等人的形神观,提出“形神相即”的命题:“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并以刃利之喻说明“形质神用”(《神灭论》),即形体是本质,精神是形体的作用,批评佛教神不灭论,为后世学者所重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