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的柳宗元研究日本人很早就尊敬柳宗元,爱读柳宗元的作品。如果论及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柳宗元,早在战前已有几篇论文和专著。诸如久保天随1904年的著作《韩退之·柳宗元》)《支那文学大纲》十五),桥本循在1922年发表的《论柳子厚山水游记》(《支那学》三~一)等。但,从内容和数量上看,还是到战后才兴盛起来。 韩愈与柳宗元并称唐代古文家,他们的古文很早就受到日本人的喜爱,例如《文章轨范》、《唐宋八家文》等散文选集一再出版新的全译本。那么他们的诗歌被如何对待?韩愈的诗歌,较早出版了几次专卷,而柳宗元的专著和他诗歌的选集却都从来没有出版过。直到1973年,吉川与小川监修的《中国诗文选》(筑摩书房刊全二十四卷)出版,才录取韩愈与柳宗元而编辑成一卷。这部韩、柳的一卷是笕文生担任的。除韩柳外,它所收的唐代文人还有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五家。柳宗元到此才取得了与韩愈并驾齐肩的地位了。此后,由于这本书的介绍,柳宗元的诗歌也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十年后的1983年,集英社出版了《中国诗人》(全十二卷),所收的唐代诗人有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六家。这次把韩柳分开而各出专卷,柳宗元的一卷是林田慎之助担任的。这本书虽然在剖析解释上还有值得商讨的地方,而其功力深厚,一直被贬抑的柳宗元的诗歌到现在才完全“平反”了。 研究的深入是出版的前提。经过三十年来的不断探讨和精湛研究,日本人不仅对柳宗元的散文,而且把诗歌也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从而使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并争取到广泛的读者了。这方面的贡献,还可以说笕文生为最大。与此同时,有些学者把《唐诗选》、《三体诗》、《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历代著名选集所没有收录的柳宗元的好诗逐渐地介绍了。如吉川幸次郎在1967年监修出版的《中国诗史》(筑摩书房刊),笕文生在这本书中翻译介绍柳诗十首,前野直彬在1970年主编《唐代诗集》(平凡社刊《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第十八卷),又翻译柳诗十首,他们都为了多介绍好作品而尽量避免与各种历代选集所收篇目相重。 在柳宗元诗歌的研究方面,日本学者也有不少的成果。 笕文生在1962年发表《柳宗元诗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柳宗元诗歌受到谢灵运的影响的论证。叶笑雪早在1957年写作《谢灵运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刊)时,就曾说:“灵运这一手绝活,只有唐柳宗元能够得其仿佛。”笕文生接受他的意见,从欣赏山水的方法、以散文为诗题的方法、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的诗篇结构等三个方面,加以细致分析而论证柳宗元诗作受到谢灵运的影响。 还有下定雅弘在1981年发表的《柳宗元柳州诗》一文,他把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的诗歌创作相比较,而追究诗人内心的矛盾及其宁静的过程。他说:柳宗元克服永州时期的苦闷与矛盾的方法有三。一是沉溺于山水之美,二是深入到庄子和佛教的境界,三是把长安看成尘世而不视为故乡。但,到柳州以后,由于以下三个原因清除了这些内心矛盾。一则他觉悟到与长安阻隔,二则这时他怀着从容就死的心情,三则满意于刺史的任务。以前很少人注意柳州时期的创作,下定雅弘为此比较永州与柳州时期的创作变化,才算开始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接着,林田慎之助在1983年写作《柳宗元》一书,介绍柳州时期的诗歌而认为含有孤独感的抒情诗的特点,并说这与谢灵运的诗境不一样,柳宗元创造了独特的诗境。还有横山伊势雄写的《古文家的诗》(收于学习研究社1982年出版的《唐宋八家文上》),也剖析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中的柳诗的抒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