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
唐方镇名,亦为晚唐五代宋初河西地方政权名。唐宣宗大中二年(848 ),沙州(今敦煌)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并派使节奉瓜沙十一州图籍赴长安告捷。五年,唐于沙州设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咸通二年(861),张议潮率兵收复凉州,悉复河陇故地。八年,张议潮留居长安后,归义军内乱相继,对河陇及西域的控制力逐渐削弱,到张氏执政末年,归义军领地不过瓜沙二州六镇。906年,张承奉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建西汉金山国。911年,甘州回鹘进犯沙州,迫使张承奉请和,去天子之号,与回鹘结成父子之约。914年张承奉卒后,长史曹仁贵取代张氏自称归义军节度使,开创了归义军曹氏政权。曹氏执政时期,注意文治,用以佛教为主体的沙州文化来取得周边各民族的尊崇,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又遣使入贡中原,与中原王朝建立政治、经济联系。1036年西夏占领敦煌,归义军政权结束。凡180余年。
归义军
自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至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河西凉、甘、肃、瓜、沙5州,相继被吐蕃占领。至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 (今敦煌)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逐走吐蕃统治者,自摄州事。发兵略其旁州县,派遣使者奉表归唐。大中五年,表文送达长安。同年11月,议潮兄张议谭奉瓜、沙等11州图籍至唐廷。于是唐廷封张议潮为 “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的建置自此始。子孙相继传至张承奉, 自称 “白衣天子”,建号 “西汉金山国”。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 (914年), 张承奉死, 归义军政权转入长史曹议金之手。曹氏也是子孙相承,传至曹贤顺,至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为西夏元昊所灭。河西遂被西夏占领, 直至蒙古灭夏 (1227年), 元朝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