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弥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弥封

 为了防止舞弊,在科举考试中采取的一项措施。始于唐代,武则天曾“令试日自糊其名”。不过不完善,名曰糊名,无定制。入宋、宋太宗规定殿试糊名。宋真宗时,糊名后另编字号,并将试卷易人书写,送考官评阅。弥封成为历朝的常规。清代,乡试、会试试卷都采用弥封,先由弥封官先折叠卷泯封藏考生姓名,用《千字文》编红号,另由誊录人员把考生的墨卷用红笔誊写一遍,使成朱卷,墨朱二卷核对无误,把朱卷送给考官评阅。取录者照红号找取墨卷,然后拆封唱名写榜。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制度、活動(附) > 封彌 > 彌封
彌封  mífēng

即封彌。

弥封

❶科举考试用语。即“封弥”。
❷科举考试特设之官。“弥封官”之简称。

弥封

又称“糊名”。科举考试中为防考官徇私舞弊,由弥封官将试卷书写考生姓名处折迭糊封。至考官阅文取中,填写榜文时方拆封视名。唐武则天时首创,宋代定制,后历朝沿用。

弥封

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始将唐代糊名之法用于科举考试。其法较简单,即是用纸把考生姓名糊住,不使阅卷人得知。至景德四年(公元100年)进一步发展为封弥制。其法是普遍密封卷头,或裁去卷头,编成字号,送誊录所抄成副本,凭号码以定等第。初考官考校考试后,仍密封所定等第,再送复考官。所以封弥法较糊名法为严密。其年礼部试即用封弥之法,至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诸州解试亦用封弥方法。元明清诸代在科举考试中沿用此法,惟改封弥的名称为弥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