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去塞求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去塞求通

去塞求通

戊戌变法(1898年)前后我国维新派思想家关于报纸作用的一种重要认识,有多种表达法。1896年,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首先提出这一说法。他认为:“觇国之强弱,则于其通塞而已。血脉不通则病,学术不通则陋。”“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他总结泰西新闻事业的经验,认为:“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曰,惟通之故。”而当时的中国,“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因此,报纸的作用就是“去塞”。所谓“求通”,含两层意思,一是通上下,一是通内外。这些认识在其他维新派思想家那里也有表述。严复1897年创办《国闻报》,在《〈国闻报〉缘起》中说:“《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汪康年1898年在《论设立〈时务日报〉宗旨》中说:“呜呼!上下之壅蔽,人心之顽固,有如吾国者乎?”日报之制,“能通消息,联气类,宣上德,达下情。内之情形暴之外,外之情形告之内。”吴恒炜1897年在《〈知新报〉缘起》中推理道:报者,“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思想家关于报纸“通”的作用认识,以及“通”对社会发展重要意义的论证,是有相当见识的,已有现代传播学的某些思想萌芽。但他们没有把“通”看作报纸本身的职责体现,而是把“通”当作一种工具使用,因而又无意中使报纸“通”的作用局限在较为狭窄的政治范围内。

☚ 甘惜分   四不主义 ☛
000007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