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弥勒会见记戏剧残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弥勒会见记戏剧残本

弥勒会见记戏剧残本

西域戏剧文物。《弥勒会见记》是我国古代佛教剧本,其所述故事大略为:婆罗门波婆离已一百二十岁。梦里受天神启示,要拜谒如来佛,以年迈不能前往。其弟子弥勒受天神安排,遂遵师命同十六人代师谒佛,并在释迦如来的孤绝山学道,成为佛家弟子。后转世为世俗人家,又弃家学道,终成正果。迄今所知,《弥勒会见记》有多种文本,大体可分为二系统。一为回鹘文本。二十世纪初德国考古队曾于新疆吐鲁番木头沟千佛洞等地发现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六种抄本的残卷,共一百十四页(完整者十页,馀为残片),现存德国柏林,部分已影印出版。1959年4月,在新疆哈密县天山公社脱米尔提附近的的山坡石隙中发现另一种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残本,总计二百九十三张(五百八十六页),二十五幕,每幕开头用红墨标明演出地点。据多幕末尾跋语中记载,此本先由圣月大师从梵文改编成吐火罗文,然后又由智护法师将吐火罗文转译为回鹘文,翻译年代约在公元九世纪至十一世纪之间。此残本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为吐火罗文本。二十世纪初,已发现吐火罗文(古焉耆文)残本《弥勒会见记》,为欧洲人所得。1975年3月,在新疆焉耆县七个星千佛洞附近又发现另一种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残本,计四十四张(八十八页),用工整婆罗迷字母书写,然后涂以粘质液体,故至今墨迹犹新。此本现亦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据此二系统文本可知,《弥勒会见记》在古代的吐鲁番、哈密、焉耆一带流传颇广,是较原始的戏剧剧本。其中回鹘文本成书于公元九世纪至十一世纪之间,转译自吐火罗文体,故吐火罗文本当在此之前,说明在公元八、九世纪,焉耆地区已有佛教戏剧故事流传或演出。各种文本《弥勒会见记》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西域戏剧的传播和中国与印度戏剧交流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对我国戏剧史研究提出一系列崭新的课题。

☚ 阿阁世王生平事实剧本及十六观   吐鲁番梵文戏剧残卷三种 ☛
000001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