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道藩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道藩1897—1968原籍江苏南京,生于贵州盘县。 张道藩
张道藩
张道藩 张道藩1897—1968戏剧家。字卫之。贵州盘县人,原籍南京。191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美术部学习。1924年去法国巴黎最高美术学院深造。1928年回国从政,先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南京市政府秘书长、交通部次长。1942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次年又任海外部长。1949年去台湾,任“立法院”院长。他的剧作有《自救》《蜜月旅行》《狄四娘》《再相逢》《密电码》《最后关头》《杀敌报国》,论著《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另有美术论著和创作两种。 ☚ 陶晶孙 宗白华 ☛ 张道藩 张道藩1897—1968见中华文学主体部分第29页。 ☚ 陈虚谷 苏雪林 ☛ 张道藩 张道藩1896.7——1968.6.12原名张振宗,字卫之。贵州盘县人。1916年入南开中学读书,1919年去英国勤工俭学。1921年考入伦敦大学美术部学习。1924年毕业后赴巴黎,在法国国立最高美术专科学校进行研究。1926年由法国回国。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1930年任教育厅厅长,同年任青岛大学教务长。1934年发起组织公余联欢社戏剧组话剧股,还先后在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内政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海外部、中央电影公司等处任职。创作有四幕话剧《自救》。1935年创立国立戏剧专科学校。1936年发起组织全国作家协会。1937年创作五幕话剧《最后关头》,独幕话剧《杀敌救国》。1939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1942年根据法国雨果同名剧本改译四幕话剧《狄四娘》。1945年根据法国叶尔曼原著改译独幕话剧《蜜月旅行》。1949年建国前夕去台湾。1950年组织中国文艺协会,任理事长。又主持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1951年任台湾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院长。1964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奖金董事会副董事长。剧本创作还有话剧《自误》,电影剧本《密电码》、《再相逢》。论著有《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 张惠良 张寒晖 ☛ 张道藩 贵州盘县人。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后留学英、法,学文学艺术。曾任国民党伦敦支部评议部长。1926年回国,历任广东国民政府农工部代部长、国民党贵州省党务指导员、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浙江教育厅长、蒋介石秘书等职。193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次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务长,1941年任副校长,主校政。1942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1968年6月12日在台湾病死。著译有《最后的保垒》、《近代欧洲绘画概要》及一些电影剧本。 张道藩1897—1968字伟之,贵州盘县人。1916年就学于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赴英、法学习、研究美术。1922年冬加入中国国民党,次年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评议部长。1926年4月回国,在广东省政府工农厅任职。1927年1月应陈果夫要求去贵州主持党务。次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同年9月任南京市政府秘书长。1929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以后历任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教育部次长、中央宣传部海外部部长。1931年9月任蒋介石私人秘书。次年11月任交通部次长。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务长,后升为副校长并主持校政。1942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为立法委员。后去台湾。1950年3月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并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同年7月任台湾国民党当局中央改选委员,是年10月兼中华日报社董事长。1952年3月任台湾国民党当局“立法院”长,同年10月7日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兼文艺创作奖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68年6月12日在台北去世。著有《酸甜苦辣的回味》、《张道藩先生画选》、《三民主义文艺论》、《我对中国语文的看法》等,译作有康斯坦勃的《近代欧洲绘画概要》和桑赫尔的《遗忘了的原因》。 张道藩 张道藩字卫之,贵州盘县人,1897年生。1916年赴天津入南开中学。1917年在烟酒专卖局包头分局任职员。1919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巴黎最高美术学院、伦敦克乃芬姆学院等院校学习。1923年在伦敦加入中国国国民党,次年被选为国民党伦敦支部评议长。1926年回国,历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副部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等职。1932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次长。1938年任教育部常务次长,兼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社会部副部长。1940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42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次年改任海外部部长。1946年任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1949年去台湾,1950年7月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台湾当局“立法院”院长,1961年辞职。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副会长兼文艺创作奖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52年、1957年、1963年,被聘为国民党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68年6月12日在台北病逝。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张道藩先生画选》 等书。 ☚ 张道一 张超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