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壁畫 > 張議潮夫婦出行圖 張議潮夫婦出行圖 zhāngyìcháofūfùchūxíngtú 唐代歷史人物故事壁畫。繪於敦煌莫高窟第一五六窟四壁。全圖縱一二○厘米,横一六四○厘米。張議潮本爲沙州人,唐宣宗大中二年率河西各族推翻吐蕃貴族統治歸順唐朝,被册封爲河西十一州節度使。張氏世守河西六十年,其侄張淮深於咸通六年開鑿此窟並繪製壁畫以資紀念。畫面構圖壯闊,人馬衆多,情節生動。騎兵儀仗甲械齊整,旌旗鮮明;伎樂歌舞優美動人;主僕武衛各具特色,反映出張氏鎮守河西時威武場面及功德業績。甬道兩壁繪有張氏夫婦等身大像。此窟壁畫有其較爲特殊的歷史及現實意義,从中可考求當時當地的輿服制度、風土人情;藝術上也是今存晚唐風俗畫、人物畫的典型,爲少見而珍貴的歷史畫。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晚唐绘画。位于莫高窟156窟东、南、北三壁下部,为两幅。南壁和东壁南侧下部为《张议潮出行图》,又称《张议潮统军收复河西图》。张议潮率河西军民推翻了吐蕃在河西的统治。此画描绘了胜利之后张议潮统军出行的场面。画面由南壁西端横卷式展开,首先以军乐队和歌舞队作为前导,鼓乐喧天,旌旗招展。紧接着是军旗、节杖和银刀队行列。画面中部画身穿红袍、骑高头白马的张议潮在众将士的护卫下向前行进。张议潮前方横一小桥,桥上方榜题“河西十一州节度使张议潮□除吐蕃收复河西一行图”。其后画子弟兵,有榜题“子弟军”。最后转入东壁南侧,为辎重和行猎部分。北壁和东壁北侧画《宋国夫人(张议潮夫人)出行图》。画面自北壁西端起,以歌舞百戏为前导,辇舆车马分列两旁。宋国夫人在随从的导引和护卫下,骑马而行,上榜题“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最后转入东壁北侧,亦为辎重和行猎场面。这两幅出行图,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环境与人物结合紧密,主人公的描绘采用佛教艺术中的放大手法,以突出重点。这既是敦煌壁画中优秀的历史画和风俗画,又是敦煌供养人画像中最宏大、最优秀的作品。 ☚ 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议潮统军收复河西图 ☛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晚唐绘画。位于莫高窟156窟东、南、北三壁下部,为两幅。南壁和东壁南侧下部为《张议潮出行图》,又称《张议潮统军收复河西图》。张议潮率河西军民推翻了吐蕃在河西的统治。此画描绘了胜利之后张议潮统军出行的场面。画面由南壁西端横卷式展开,首先以军乐队和歌舞队作为前导,鼓乐喧天,旌旗招展。紧接着是军旗、节杖和银刀队行列。画面中部画身穿红袍、骑高头白马的张议潮在众将士的护卫下向前行进。张议潮前方横一小桥,桥上方榜题“河西十一州节度使张议潮□除吐蕃收复河西一行图”。其后画子弟兵,有榜题“子弟军”。最后转入东壁南侧,为辎重和行猎部分。北壁和东壁北侧画《宋国夫人(张议潮夫人)出行图》。画面自北壁西端起,以歌舞百戏为前导,辇舆车马分列两旁。宋国夫人在随从的导引和护卫下,骑马而行,上榜题“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最后转入东壁北侧,亦为辎重和行猎场面。这两幅出行图,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环境与人物结合紧密,主人公的描绘采用佛教艺术中的放大手法,以突出重点。这既是敦煌壁画中优秀的历史画和风俗画,又是敦煌供养人画像中最宏大、最优秀的作品。 ☚ 张骞出使西域图 张议潮统军收复河西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