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煌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煌言1620—1664南明大臣、文学家。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抗清,受派遣奉表至台州请鲁王监国。永历元年(1647年)任右佥都御史。历官兵部左侍郎、翰林学士。与张名振奉鲁王据守舟山一带,曾一度攻入长江。张名振死,他代领其众。永历十三年(1659年)与郑成功会师北上,入长江,克瓜洲、镇江,进围南京。他另率一军溯江而上,仪真、芜湖等地望风投降,连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后因郑军败南京,归路被断,遂焚舟登岸,由间道出天台入海至长亭乡,募兵屯田。旋升兵部尚书。鲁王失败,他驻师福建沙关,多次致书郑成功进军闽南,又遣人入郧阳山中联络荆襄十三家起义军攻湖广,均未实现。清康熙三年(1664年)郑成功逝世,鲁王死,他见大势已去,乃解散部众,隐居悬山嶴(ao奥)(今浙江象山南),为清兵侦知,俘至杭州杀害。临刑赋绝命诗三首见志。他抗清二十年,多次拒绝招降,声震一时。所作诗文激昂慷慨,风格苍劲。有《张苍水集》。 张煌言吴佩孚秘书长张煌言是怎样被击毙的 卢继东 近代史研究1984年1期 共1首 (词)明·张煌言 无数江山,何人断送,雨暗烟蛮; 故国莺花、旧家燕子,一样阑珊。 此身原是天顽,梦魂到处也间关。 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共3首 (词)明·张煌言 炙凤笙,弹鹅筝,弄入阳关第几情,铜壶滴漏明。 一更更,一星星,都是商声与羽声,离人不忍听! (词)明·张煌言 品瑶笙,按银筝,换羽移宫无限情,秋天不肯明。 几更更,几星星,半是商声与徵声,羁人和梦听。 (词)明·张煌言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 乾坤一草亭。 故国盟,故国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南京失陷后,与钱肃乐等奉鲁王监国,与郑成功共同抗清。官至权兵部尚书。曾几次攻入长江下游各城市,声震一时。后鲁王政权覆灭,又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清康熙三年,因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嶴岛(今浙江象山南),不久被捕,遭杀害。诗格苍老,悲壮慷慨,充满战斗激情。在清代悬为厉禁。有《张苍水集》。 ☚ 陈子龙 董说 ☛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弘光元年(1645),清兵下江南,福王政权覆灭,煌言与同郡钱肃乐等起兵,奉鲁王监国。赐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典制诰,晋侍讲,擢右佥都御史,监张名振军,屡抗清师,迁兵部侍郎。鲁王监国六年(1651),清兵破舟山(今属浙江),煌言扈从鲁王入闽依郑成功。永历十三年(1659)与郑成功大举入江,所向披靡。煌言移师上游,下皖地二十馀城。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入台湾,煌言军益孤。康熙三年(1664)遣散兵卒隐居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旋为清军所俘,押解杭州。船至钱塘江畔,作诗曰:“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英勇就义。有《张苍水集》。存词六首,均为退居海岛后作。《张尚书词》一卷,有《惜阴堂汇刻明词》本。 ☚ 胡介 吴骐 ☛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属浙江)人。少而能文,兼善骑射。十六岁补诸生,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崇祯十七年北京城陷,思宗自缢。次年,清兵南下,苟安南京之弘光朝旋亦覆灭,浙西亦被清军占领。浙东乡绅委派煌言至天台迎鲁王至绍兴监国。鲁王赐煌言进士出身,官翰林编修,入典敕诰,出筹军旅,投入抗清斗争。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清兵渡浙,鲁王兵溃,入闽。煌言率军辗转于沿海诸岛之间,坚持抗清武装斗争几二十年,曾与郑成功互相呼应,联合北伐,一度以船不过百、卒不逾万的微薄兵力直捣南京、京口,连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震动大江南北。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在昆明殉难,郑成功、鲁王先后卒于台湾、金门,恢复无望。遂于康熙三年(1664)解散馀部,隐居悬岙岛,后被叛徒出卖,被俘,慷慨就义。煌言为明末抗清领袖,其诗为严酷艰苦的抗清斗争之记录与诗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以及彪炳千古的爱国主义精神之写照。如“楼船十万石头城,钟阜依然拱旧京。弓剑秋藏云五色,旌旗夜度月三更”(《师次观音门》),就记录了作者与郑成功率部攻打南京之情景。特别是被俘后所写的诗篇表现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所贵一寸丹,可逾金石坚”(《被执过故里》),“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信史传”(《甲辰八月辞故里》),这些皆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诗慷慨激昂,豪迈苍劲,虽处逆境,而不作萧瑟衰飒之音。著有《冰槎集》、《奇零草》、《采薇吟》、《北征录》等,皆收入《张苍水集》。黄宗羲为撰墓志铭,全祖望为撰神道碑铭和年谱。《清史稿》卷二二四有传。 ☚ 彭孙贻 李邺嗣 ☛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一作元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南明大臣、文学家。崇祯朝举人。明亡后参加绍兴一带的抗清义师。鲁王监国时,官至权兵部尚书,曾据守浙东一带,坚持抗清。并与郑成功联合出师北伐,曾包围南京,攻下不少州县。康熙三年,因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不久被俘,英勇就义。有《张苍水集》四编及《北征录》一卷。 张煌言1620~1664明代将领。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末举人。因时局紧张,改习军事和骑射。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与钱肃乐等人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官至代理兵部尚书。顺治十六年(1659年),与郑成功会兵,围南京。他又率一军,进至芜湖,攻下4府、3州、24县。后因郑成功兵败,孤军难支,他突出包围,改装夜行,跋涉2000余里,抵达天台,收集旧部,坚持抗清。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康熙三年(1664年),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伺机再起。不久被俘牺牲,葬于杭州南屏山荔子峰下。著有《张苍水集》。 张苍水全集/张苍水集 ☚ 陶庵文集 张苍水全集 ☛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南都覆,倡议奉鲁王监国,以佥都御史监军,屡抗清兵。舟山破,曾与郑成功欲取南京,未果。后鲁王卒,煌言散兵隐居,旋为清军俘获,不屈死。谥忠烈。著有《张苍水集》。集中散文多率直酣畅,豪壮激昂,于其起兵的经历与思想多有反映,犹如民族的“正气歌”。 ☚ 曾异撰 夏完淳 ☛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南明文学家。宇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末抗清将领。弘光元年(1645)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权兵部尚书。鲁王政权亡后,在浙东一带坚持抗清活动。康熙3年(1664)解散余部,隐居海岛,不久被捕见杀。著有《张苍水集》、《北征录》。其诗无意雕琢,直抒胸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八月辞故里》、《师次燕子矾》、《追往八首》、《生还四首》等,慷慨苍凉,悲壮动人。其文《贻赵廷臣书》写被俘后的心境,一腔正气、透纸而出。 ☚ 陈子龙 夏完淳 ☛ 张煌言1620—1664南明大臣。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官至权兵部尚书。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围南京。他又率一军到芜湖,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后因郑成功兵败, 孤军难支而退。他改装夜行,跋涉二千余里,回到海边。他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至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南田的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伺机再起。不久被俘牺牲。葬于杭州南屏山荔子峰下。著有《张苍水集》。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明鄞县(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陷南京,弘光政权亡,随即进攻浙江。潞王朱常淓以杭州献降,浙西遂入清军之手。他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据守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清兵攻入浙东,他随鲁王退至浙、闽沿海,据守舟山。永历八年(1654),与张名振率军北伐,两入长江,直抵南京郊外。因郑成功在镇江战败退兵,煌言亦退兵舟山。永历十二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升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军务。次年,他与郑成功分兵二路北伐。他率军北上,光复城池三十座,江淮半壁为之震动。因郑成功在南京兵败,退出长江。煌言亦返回浙东,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系抗清。后隐居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被清兵所俘,遇害于杭州。有《张苍水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