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天翼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张天翼1906—1985原籍湖南湘乡,生于江苏南京。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小说家、儿童文学家。原名元定。祖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1924年在杭州读完中学后入上海美专、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1931年参加“左联”,编辑《十字街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小说以特有的讽刺和幽默蜚声文坛。抗战后,参与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总会。1938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发表的《华威先生》,刻画了一个消极抗日、积极抓权、言行相悖的反动官僚典型,是其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并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早期作品有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一年》《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速写三篇》等,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新中国成立后著有《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有《张天翼文集》。 ☚ 蔡仪 赵树理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9.26—1985.4.28原名张元定,号一之。笔名有张无诤、铁池翰、翼之等。湖南湘乡人,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曾中举为官,后以教书谋生。他从小随父亲流转各地,接触到社会上各种人物。1920年他毕业于杭县县立高等小学,后考入杭州宗文中学,课余开始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萌发创作的欲望。1922年开始在《礼拜六》、《星期》等杂志发表滑稽和侦探小说。1924年从宗文中学毕业后,曾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课余接触到较多的新文学作品,于是逐渐转向新文学创作。1928年发表的《三天半的梦》是这种转变的一个标志。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当过家庭教师、记者、编辑,但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193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鬼士日记》。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左联”,参加过《十字街头》等刊物的编辑。这时期发表了短篇小说《二十一个》,由于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特别是反映出处于压迫下的人民的觉醒,受到左翼文艺界瞿秋白等人的好评,被认为青年作家里的“新人”。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方言土语,以及洗练明快,泼辣新鲜的文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的题材,大都是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一些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落轻佻,有时带点油滑。1934年发表了深刻反映小市民悲剧生活的著名小说《包氏父子》。在这前后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时期,到1937年为止,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万仞约》、《畸人集》等约十种,长篇小说《一年》、《在城市里》等。同时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了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这些作品,对现代儿童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推动。抗战时期,他参加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等抗日救亡活动,编辑《大众报》等多种报刊,后去长沙北平民国学院等处任教。1938年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因其暴露抗日阵营内部的黑暗,遂导致一场有关“暴露黑暗”问题的广泛论争。1942年患肺结核,长期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建国后,主要从事文学活动,尤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出版有童话《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大灰狼》等。他从三十年代开始,还在文学评论,杂文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一批著述文章。 ☚ 张又君 张友鸾 ☛ 张天翼 现代作家。又名张一之,祖籍湖南湘乡。早年当过小职员,教员,记者等,接触社会生活面较广,作品题材相当广泛,擅长写实与讽刺。自1931年起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等十多种,还创作过一些中长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为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解放后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宝葫芦的秘密》、《罗文应的故事》影响较大。 张天翼作家。1906年9月26日生。湖南省湘乡市人。1928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上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三天半的梦》。1931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发表短篇小说《华威先生》。1950年由香港到北京,历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委员、《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5年4月28日病逝于北京市。1949年后,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大灰狼》、《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作品选》、《张天翼童话选》、《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选》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多卷本《张天翼文集》。 张天翼 227 张天翼1906—1985现当代作家。原名张元定。号一之。笔名张无净等。祖籍湖南湘乡,生于南京。1924年在杭州读完中学。学过绘画。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因家贫辍学,回杭州当家庭教师,为人记帐,当记者,编报纸等等。1928年发表短篇小说,走上文坛,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反攻》等等。中篇小说《清明前后》以及《鬼土日记》等四部长篇小说。1931年加入“左联”,参与编辑《十字街头》。1932年起出版了 《大林和小林》等童话。1937年到上海、湖南等地从事救亡和文艺活动。次年,发表了著名短篇讽刺小说《华威先生》。1942年秋以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养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出版了《罗文应的故事》等童话作品。另出版有《张天翼文学评论集》、《张天翼短篇小说选》、《张天翼童话选》、《张天翼小说选》、《张天翼文集》。 ☚ 吴伯箫 周立波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Zhang Tianyi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张元定,又名张一之。祖籍湖南,生于江苏南京一个破落的世家。 ☚ 艾芜 柔石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Zhangtianyi现代著名作家, 儿童文学家。学名张元定, 号一之。1906年生于南京, 祖籍湖南湘乡。1928年正式从事写作, 同年在《奔流》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他的创作面向社会,正视现实,深入地反映社会和人生,揭露反动阶级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小市民中庸俗可笑的生活。深受读者欢迎。1938年在 《文艺阵地》上发表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在文化界爪牙的丑恶面貌,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也标志着作者在艺术上更加成熟。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从1932年起,创作了《蜜蜂》、《奇遇》、《大林和小林》等童话。抗战时期还发表了童话《金鸭帝国》二卷,喊出了人民的正义呼声。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此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左联”的工作,抗战爆发后在湖南长沙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后因病停止一切工作。解放后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和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后任《人民文学》主编。1958年出版了文学评论集《文学杂评》,同时仍用很大精力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近年来,作家因病不能工作,但仍十分关心儿童文学创作和青年作者培养问题。 ☚ 高士其 钱钟书 ☛ 张天翼 张天翼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生于1906年,卒于1985年。原名张元定,号一之,字汉弟,曾用笔名张无净、铁池翰等。湖南湘乡人。1926年,以张无净的笔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4年,张天翼中学毕业以后来到上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8年,发表了短篇小说 《三天半的梦》,从此便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31年,张天翼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在南京组织成立 “左联”分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加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组织发起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其后又担任《救亡日报》编委。此后,在上海、长沙等地除写作外,一直积极从事文化界的抗敌活动。解放以前,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脊背与奶子》、《蜜蜂》、《反攻》、《移行》、《团圆》、《万仞约》、《春风》、《追》、《同乡们》、《畸人集》、《速写三篇》等,中篇小说 《清明时节》等,长篇小说 《鬼土日记》、《 一年》、《齿轮》、《洋泾浜奇侠》、《在城市里》等,儿童文学《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秃秃大王》等。1942年,张天翼又创作发表了长篇童话《金鸭帝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天翼由香港回到北京,当选为第 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并曾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文学讲习所副主任等职。这期间张天翼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创作发表有 《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其中《罗文应的故事》荣获1954年颁发的全国少年儿童艺术创作一等奖。张天翼 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家喻户晓。他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左为张天翼 ☚ 何其芳 张恨水 ☛ 张天翼1906—1983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湖南湘乡人。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速写三篇》,中篇《清明时节》,长篇《鬼土日记》。其中,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为代表作。以写灰色人生、反面人物见长,善用讽刺。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张元定,号一之。笔名还有张无诤、铁池翰等。190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父亲是个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对他影响很大。1924年在杭州读完中学,在上海美专学过绘画,也曾进过一年北京大学预科。1926年12月,他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散文《黑的颤动》,始用笔名张天翼。后又发表短篇小说《走向新的路》、《黑的微笑》。1927年退学回杭州。此后数年间,往来于沪宁一带,先后当过家庭教师、职员、报刊编辑、记者,常遭到失业的威胁,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生活,为他开拓新的文学道路作了思想上艺术上的准备。1929年4月,张天翼在鲁迅、郁达夫主编的《奔流》上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起点。1931年9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张天翼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见长。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层层深入地反映社会和人生,用嘲讽的态度揭露反动阶级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小市民及其知识分子群中庸俗可笑的生活,作品题材也不断扩大,对于现实所提出的问题尖锐、新鲜,行文措词生动,深受读者的欢迎。1938年在《文艺阵地》上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成为张天翼的讽刺代表作。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代表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在家里》等。其中《罗文应的故事》曾于1954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他熟悉儿童的心理和语言,想象丰富,作品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讲述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解放以后,张天翼主要担任文学方面的领导工作。1951年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1953年、1960年先后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人民文学》主编。 ☚ 臧克家 赵树理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学名元定,号一元,湘乡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加入“左联”。1937年回湘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与蒋牧良创办《大众日报》,发表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引起强烈反响,旋赴邵阳塘田战时讲学院任教务工作,后赴民国文学院讲授文艺习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一生发表各类作品370余篇,其短篇小说《罗文应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艺术评奖大会一等奖。出版《张天冀论创作》、《张天冀文学评论集》等。 ☚ 张子意 张正坤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元定,号一之,笔名有张无诤、铁池翰等。祖籍湘乡,出生于南京。幼时在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读书,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接触革命书刊。次年暑假退学回杭州,往返于上海、南京一带; 以当家庭教师、采访记者和报纸编辑维持家庭生活。1929年和1930年,相继发表短篇小说《三天半的梦》和《二十一个》,引起左翼文坛重视。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左翼文学活动。经常与鲁迅、冯雪峰见面,鲁迅逝世时参加丧事,为扶柩入葬的青年作家之一。抗战爆发,参与发起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担任《救亡日报》编委。9日与蒋牧良回湖南,在文化界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与蒋牧良创办《大众报》,负责编辑副刊,同时担任湖南抗敌宣传总会宣传委员、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理事。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创作了著名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发表后产生强烈反响。1938年9月,奉令前往武冈塘田战时讲学院做教务工作。次年初又奉调邵阳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与杨荣国轮流编辑副刊。他还曾在先设溆浦后迁宁乡的北平民国学院任教。1941年后肺病日益恶化,多年停止写作。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辗转到四川。1950年到北京,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委员、《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他写过许多作品,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出版有《张天翼文集》等著作。 ☚ 萧三 丁玲 ☛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现当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张元定,号一之。出生于湖南湘乡一教职员家庭。中学毕业后读过上海美专和北京大学预科,当过职员、教员、记者等。1929年开始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中、长篇小说,成为“左联”颇有影响的青年作家。其中,《移行》、《三太爷和桂生》、《儿女们》等作品,或讽刺小市民的庸俗思想,或揭露地主阶级的凶残本质,或表现被压迫人民的觉醒与反抗;其中《包氏父子》(1934)通过老包望子成龙的梦想及其破灭的悲剧,揭露了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对青年的腐蚀,表现了对下层人民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同情,为其优秀的短篇代表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长沙,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贫病交加和紧张的工作中继续写作。讽刺小说《华威先生》(1938) 以其暴露黑暗现实的尖锐性深刻性,描写同名主人公、国民党文化官僚抵制抗日和陷害抗战文化工作者的罪恶行径,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其又一优秀的短篇代表作。同期的重要讽刺短篇还有《谭九先生的工作》和《新生》。他擅长短篇制作,精于讽刺题材,语言辛辣诙谐,人物力透纸背。40年代因病辍笔。解放后主要为儿童写作,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下一代,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重要作品有《罗文应的故事》和《宝葫芦的秘密》等,前者获1953年全国儿童创作一等奖。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 吴伯箫 赵树理 ☛ 张天翼1906~1985Zhang Tianyicontemporary writer,his original name was Zhang Yuanding. Works: Dream of Three Days and A Half,Mr. Huawei,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