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1935年3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领导职务的张国焘,借口配合红一方面军北上,擅自放弃了川陕革命根据地。6月12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抵达四川达维,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但张国焘反对中共中央确定的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主张向川康边退却。中央政治局6月26日在两河口召开会议,明确指出两军汇合后,应“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8月6日,中央政治局又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举行会议,继续对张国焘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同时决定组织左、右路军北上,张国焘随左路军行动。8月20日左路军跨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抵达阿坝地区。9月初,张国焘再次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图谋危害党中央。为此,中央政治局在巴西举行会议,决定迅速脱离险区,率领红一、三军团继续北上;并电令张国焘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张国焘拒不执行。9月12日,党中央又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电示张国焘改正错误,率部北上。但张国焘仍然顽固坚持其错误主张,擅令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军、红三十军南下,并于10月5日在卓木碉另立中央。随左路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坚持全党团结,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南下过程中,部队屡遭挫折,损失严重,减员一半。1936年,张国焘被迫表示“原则同意”中央路线,并于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同年7月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在党中央再三督促,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决斗争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才勉强同意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党中央会合。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与此同时,张国焘继续进行反党分裂活动,令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实现所谓的西进计划。导致了西路军的失败。同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延安会议,严肃批评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错误。但张拒不悔改,翌年4月逃出陕甘宁边区,在武汉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张国焘的党籍。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张国焘反对党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决定,主张向川康边界退却。9月中央率领一部分红军继续北上,张国焘擅自率领一部分红军向川康边界退却,并于10月在卓木碉另立伪中央,分裂党和红军,致使部队屡遭挫折。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会师后的二、六军团改称红二方面军)。在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等的斗争下,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破产。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反对中央确定红军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主张向川康边境退却,后又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8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继续北上。10月,到达陕北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张国焘坚持其错误主张,擅令红四方面军南下,向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一带退却逃跑。1935年10月,张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红四方面军在川康边境受到敌人的围攻,损失惨重。1936年7月由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突围长征的红二方面军(同月,由红二、六军团组成),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朱德、任弼时、贺龙等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张国焘被迫放弃反党活动,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张国焘以执行“宁夏战役”和“打通国际交通线”为名,命令红四方面军前锋部队二万余人,在甘肃靖远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西进途中,遭到优势敌人围攻,大部壮烈牺牲。1937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张国焘的错误,并作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但张拒不改悔,于1938年4月公开叛党,投入国民党特务集团。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张国焘清除出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