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放射性污染
由放射性物质造成的水质污染。水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40K、238U、286Ra、210Po、14C、氚等。目前,在世界任何海区几乎都能测出90Sr、137Cs。水体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以进入生物体蓄积起来,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产生内照射。
水体的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❶核工业。核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是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核燃料生产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排放放射性物质,但不同环节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❷铀矿开采过程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和氡的子体,以及放射性粉尘对周围大气的污染,放射性矿井水对水体的污染,废矿渣和尾矿等固体废物的污染。铀矿石经选矿后是送往铀水冶厂制成铀的化学浓缩物的。铀水冶厂的放射性废水量和废渣量很大,如采用酸法浸出工艺,处理每吨矿石约产生2.5-5.5立方米废水。采用碱法浸出时,因沉淀母液返回利用,处理每吨矿石产生0.4-0.8立方米废水。这些废水排入江河后,往往造成下游河段铀和镭的含量明显增高。铀水冶厂废水中除了铀和镭等放射性核素外,还有某些无机离子如硝酸根、铵和锰的离子等。铀水冶厂提取铀后的尾矿量与原矿石量大致相同尾矿中的镭约为原矿的93%-98%,铀为原矿的5%-20%,尾矿中的镭及其子体氡是污染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核素。铀精制厂、铀元件加工厂以及铀气体扩散厂对环境的污染都较轻。
❸核电站。核电站排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为人工放射性核素,即反应堆材料中的某些元素在中子照射下生成的放射性活化产物,由于元件包壳的微小破损而泄漏的裂变产物,元件包壳表面污染的铀的裂变产物。核电站排入环境中的放射性废水,包括冷却水、元件贮存池水、实验室废水和地板冲洗水等。排往环境的放射性废气中的裂变产物有碘、氚和惰性气体氪、氙,活化产物有氮、氩和碳,以及放射性气溶胶。
❹核燃料后处理厂。核燃料后处理厂是将反应堆辐照元件进行化学处理,提取钚和铀再度使用。后处理厂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核素为裂变产物和少量超铀元素。其中一些核素半衰期长、毒性大 (如锶、铯和钚),后处理厂是核燃料生产循环中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后处理厂的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经蒸发、离子交换和絮凝沉淀等净化处理后可排入环境。排出的放射性废气主要含裂变产物碘、氪和氙等后处理厂的中水平和高水平放射性废水不能排入环境,须作固化处理。
❺核试验核爆炸瞬间能产生穿透性很强的中子和γ辐射,同时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前者称为瞬间核辐射,后者称为剩余核辐射。剩余核辐射的来源: 裂变核燃料进行核反应时产生的裂变产物,约有36种元素,200多种同位素; 未发生核反应的剩余核装料,主要是铀、钚和氚; 核爆炸时产生的中子和弹体材料以及周围水体、土壤中的某些元素发生核反应而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