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惜双双 溪桥寄意》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①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②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注释】 ①平芜(wu吴):平旷的草地。芜,丛生的草。②断梦:指已经消逝的从前的欢情。断,尽。归云:见张先《醉垂鞭》注③。经日:日复一日。无计:没有办法。哀弦:哀伤的弦声。曹丕《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译文】 登上高高的层楼遥望天边的道路,只见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平原上丛生的野草和参差的绿树。伤心亲人远去,痛惜春光迟暮。天色已晚,仍伫立在城楼高处。往事如归去的云,旧情似破灭的梦,一天一天地远去。无法把这一切写进琴丝,令他知悟。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遇。那溪桥边上的村庄里,哪一家是他的住处? 【集评】 宋·晁补之:“子野与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魏庆之《诗人玉屑》引) 清·陈廷焯:“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益令我思子野不置。” (《白雨斋词话》卷一) · 【总案】 作品的上半阕写怀人的典型环境:暮春的傍晚登高望远,景色苍茫阔大,意境高远雄浑。下半阕怀人,点明欢情已逝,心事难通,恋人近在眼前却成阻隔。意境的高远衬托出意中人咫尺天涯的哀痛的深切与愁恨的绵长,立意不同凡响。 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惜双双 溪桥寄意》·张先
张先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在高高处。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这是一首伤远怀人之作,词人也许是思念他亲密的挚友,也许是翘盼他钟爱的情人。正是由于其描写对象的不确定性,才使此作具有宽泛的意蕴和内涵,使读者可以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性的补充。 上阕前三句以简洁明快的笔法,勾画出词人所在的环境: “伤远更惜春暮”,语虽平实抽象,但有令人回味处。“伤远”与“惜春”本为两个感情范畴,词人将二者以因果律关联到一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意蕴组合:人因离别伤怀更易使青春早逝,因而思远之人加倍珍惜春的驻足,惋惜春的凋零。“有人还在高高处”承“天边路”而来,这里词人用文字画出了美术上的一幅透视图,在词人的视觉中,天边路已高接云端,而所思之人,比路的尽头还要高远,这就是把词人对他所瞩望的对象心理感觉上的那种辽远感写得特别形象真切。 下阕“断梦归云经日去”似为写景之词,但“归云”乃是比喻“断梦”而已,词人说他的归梦已如断云一样飘然远逝,他欲以哀弦寄语远方的所思,也只不过是一个无法实施的打算罢了。结尾两句写得比较朦胧,它似乎把自己与所思比作天际的参商二星,只能空相瞩望而长恨不能相逢相见,一个“谁家住”,点明这倚桥临水而居的却不知是谁家谁人,自己的这一幻想也终归于虚无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