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张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张仪?—前310战国中期纵横家。魏国贵族后裔。曾游说于魏、赵、楚和东周,皆不见用。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入秦,代公孙衍为大良造。在其怂恿下,同年秦攻魏。次年,被任为相,迫使魏献上郡十五县及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境),使秦据有全部河西地区,因功封武信侯。惠文君十三年,建议惠文称王,并游说各国服从秦国。为瓦解东方各国的联盟,惠文王更元三年(前322年),他佯辞秦相而投魏,鼓动魏、韩与秦“连横”,攻打齐、楚。魏采纳他的主张,并任其为相。三年后暴露,乃被驱逐。惠文王更元九年,与司马 张仪❶借指贤士。唐司空图《寄王赞学》诗:“黄卷不关兼济业,青山自保老闲身。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张仪zhāng yí〖名词〗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后代。曾游说关东诸国,屡遭困辱,便怒而投秦,深得秦惠王赏识,被任为秦国丞相,累立军功。针对公孙衍的合纵,力主连横,破坏关东诸国的联合。因功被秦王封为武信君。后又出使齐、赵、燕诸国,以巧辩说服诸侯向秦国屈服,甚至争相割地求和,彻底破坏了合纵之势。回秦国途中,秦惠王已死,秦武王等都憎恨他,使他被迫离秦入魏,再为魏相,一年后去世。他为秦相十几年,运用智谋,左右天下,加速了秦国崛起的进程。 张仪 027 张仪战国纵横家,魏国贵族后代。曾师事鬼谷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先后任秦相、魏相。主张用名辩作为其政治手段,“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首创连横(六国分别事秦)。在论辩中,善用诡辩和两刀论法,陷人于是非两可之中。《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张子》10篇。今佚。 ☚ 鬼谷子 苏秦 ☛ 张仪?—前310战国策士,纵横家。魏国贵族后裔。公元前328年任秦相,封武信君。迫使魏献上郡,助秦惠文君称秦王,以连横策游说各国,破坏合纵之约。谋划瓦解齐楚联盟,夺楚地汉中。武王即位,入为魏相,旋卒。 张仪 张仪?~前310战国时纵横家,著名游士。魏国贵族后代。曾从鬼谷先生,学术。入秦游说惠文君,拜客卿,与谋伐诸侯。公元前328~前322年,前321~前318年,前317~前313年,三次担任秦相,封武信君。执政期间迫使魏献上郡,帮助惠文君称王,游说各国服从于秦,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功绩卓著。秦武王为太子时便不喜欢他,及即位,群臣多谗之。他遂入魏为相,不久死于魏。《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张子》十篇,今佚。 ☚ 尸佼 樗里疾 ☛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名仪。魏人。初入楚,后西入秦,首创连横外交。秦惠王十年(前328)任为相,封武信君。秦惠王后元二年(楚怀王六年/前323),为实现连横策略,张仪与齐、楚执政大臣会于啮桑。次年,离秦相魏,引韩、魏事秦,共制齐、楚。旋遭公孙衍合纵势力排斥,复返秦。楚怀王十六年(前313),为破坏齐、楚联盟,张仪入楚,宣称楚如东与齐绝,秦将以600里地与楚。怀王喜,以相印授予张仪,与齐绝交。后怀王得知受骗,怒而伐秦,导致丧师失地。公元前311年,秦武王即位,张仪复入魏为相。次年卒。 张仪? —前310战国时纵横家。魏国贵族后代。秦惠文君十年 (前328) 任秦相。封武信君。执政时迫使魏献上郡,帮助秦惠文君称王,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秦武王即位后,他入魏为相,不久即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 《张子》十篇,今佚。 张仪?—前310战国时纵横家。魏国贵族后代。与苏秦同师于鬼谷子,以游说著名。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任秦相。执政时,以连衡之策说服六国服从秦国,迫魏献上郡,助秦惠文君称王,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使秦更为强大。号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后,他人魏为相,不久病死。 张仪?—前310战国时纵横家。魏人,与苏秦俱受业于鬼谷先生。苏秦相六国,担心秦攻赵,败其纵约。欲使张仪相秦以助己。于是见张仪而辱之,又阴令人随张仪入秦,奉以车马金钱供仪所用。秦惠王以为客卿,后任为相。倡导连横,相秦四年,秦惠公称王。后相魏,使魏与秦联合。使楚,破坏了齐楚联盟。后闻苏秦死,便游说六国,背合纵而连横,分别西面事秦。会秦惠王死,武王即位,不受信用,之魏,相魏一岁,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