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引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引经》德清陈端庵①,顺治己丑进士②,筮仕为新城令③。性仁厚,每械人④,辄对之泣⑤。 有王生者,宅为人所夺,久不给值⑥。讼于官⑦,陈不能决。第好语曰⑧:“《毛诗》云⑨‘维鹊有巢⑩,维鸠居之。’王秀才独不能作鹊耶⑾?”闻者笑之。 (《池北偶谈》) 注释①德清——浙江省县名。陈端庵,人名。名、字不详,“端庵”当是别号。②顺治己丑——“顺治”为清世祖福临年号,其己丑年即顺治六年(1649)。③筮(shi)——占筮,古时以蓍(shi)草占卜吉凶的活动。筮仕,原意为外出做官时先卜问吉凶,后引申为“初仕”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④械——用作动词,拷打。⑤辄——就,每每。⑥值——物价,此指买房款。⑦讼——诉讼,告状。⑧第——但,只是。⑨《毛诗》——现所流存的《诗经》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故又称《毛诗》。⑩“维鹊”二句——引自《诗经·召南·鹊巢》。意谓喜鹊辛勤筑成的窠,被斑鸠占来居住。维,发语词。⑾独——难道。 赏析这是一篇讽刺小品文。文中记叙了陈县令的两件事。前一事写他坐堂审案时,每当对犯人用刑,他就难过得对着犯人哭鼻子。渔洋的本意,似乎在于称颂其“仁者爱人”的德行,这从“性仁厚”三字不难看出。但在客观上却显示出,此公实际是一个拘执于儒家教义,不知通权达变,因而不明是非、不分良莠的糊涂蛋。如果被他拷掠的是无辜百姓,即是滥施酷刑,哭哭鼻子难以赎其罪愆。如果受刑者是真正的罪犯,问官对之垂泪,岂不助长恶人气焰?这种毫无原则的所谓“人道”,实在是要不得的。 后一事写陈县令对一桩强买房产又拖欠房价的简单民事诉讼,竟然一筹莫展,不能做出恰当的判决。尤可笑者,他还不伦不类地引经据典,搬出《毛诗》中“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的典故,反去劝导受害的一方,学学那甘愿让窠的喜鹊。其昏懦无能和迂阔酸腐,真可谓无以复加矣。 所写两事中,前一事记行,后一事有言也有行。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的典型性言行,纯用白描手法,亦无需插入任何议论,便把一个忠厚无能、不谙世事的迂腐书呆活画了出来。这是一个被《四书》、《五经》、八股文熏染得脑中一团糨子的古代“本本主义”者,足以为今之教条主义者诫。全文文字简朴,不事粉饰,记言叙事皆只寥寥数语,就能简洁而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个性,颇有六朝轶事小说的文风,在写作上确有可取之处。 引经引用之一。引用经典名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满招损,谦受益’。古人总结了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好处的经验,值得大家记取。” “满招损,谦受益”引自《尚书·大禹谟》。引用经典名言作为说话的根据,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参见“引用”。 引经 引经古汉语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引用”的一种。就是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论以证实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经的范围很大,除经书等圣贤言论外,好的诗文、名篇佳句都在被引之列。引经也有明引、暗引之分。明引,是标明篇名或作者名,原句照搬。如“《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汉书·艺文志》)指明书名《易》;“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杨恽《报孙会宗书》)指明人名“董生”。暗引,就是不指明引文出处,把引文与本文融合在一起。暗引的引文一般也是原文照录,不加改动。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其中“青青子衿”两句引自《诗·郑风·子衿》,“呦呦鹿鸣”四句引自《诗·小雅·鹿鸣》。有的暗引对前人的名句略加改动,或增减字词,或变换结构,化用为自己的句子。如“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是暗用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句,仅仅多一个“但”字。 ☚ 用典 仿拟 ☛ 引经引經yǐn jīng引经药。指一些药物本身不但能归某经,且有引导其他方药归某经的作用。《本草纲目·桔梗》:“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