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引申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引申法 由浅显的事物引申到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其他事物上,使对方从浅显事物中接受理解其他事物的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的侍臣说道:“我听说胡贾(北地的商人) 得到一颗漂亮的珍珠,就把自己的皮肉割开藏到肚子里了,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有”。李世民又说:“人们都笑话他爱珠子而不爱惜自己的身子; 可是,身子都不存在了,要那颗珠子有什么用呢?这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官吏受贿,个人得益,却犯了国法; 帝王骄奢淫逸,却毁了国家,这和胡贾剖腹藏珠又有什么不同呢?” 引申法虽然由一事物引申到另一事物,事不同,理却相通,它可使对手由“浅”自然联想到“深”,在不知不觉中,顺理成章地理解接受了深奥事物的道理。因此,引申法运用得体,可使说服、动员他人的思想工作减少阻力,使论辩效果卓著。 引申法 引申法,也叫归谬法,是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这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也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是不成立的。这种方法多用于驳论文章。 例如下面的习作片断: 所以,我认为:逆境能造就人才,但是,顺境提供的比逆境优越得多的客观条件,促成了更多成才的机会。作为成才的一个重要客观条件,我们应该说:顺境更有助于出人才。 上面这个片断运用了引申法,可分两个层次。先假定“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的话,那么,国家就不必办科研机构,也不必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这显然是错误的,因而“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的观点不能成立。然后,从“那些在逆境中成才的人”中引申开去。“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逆境中成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以此来论证“顺境更有助于出人才”的观点。 引申法❶指在本义或基本义基础上通过推演产生新义的方法。如:“浅”的基本义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由此引申出“浅显”、 “浅薄”、“(感情)不深厚”、“(颜色)淡”、“(时间)短”等意义。 引申法 引申法yinshen fa通过对某一结论的合理引申,使正确的主张得以强调,使错误的观点充分暴露其荒谬性的论证方法。 ☚ 对比法 分析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