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里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九里松 九里松❶汉族风物传说。流传于浙江杭州一带。见清康熙《钱塘县志》卷三十三。相传灵隐九里松是唐代留下来的,松大数十围,与月波亭相对。宋时丞相史㳽远,想以当轴,遣人伐松。灵隐寺主僧作诗云:“大夫当作栋梁材,无需青阴覆绿苔,惆怅月波亭上望,夜深惟见鹤归来。”史相闻之,遂罢。明嘉靖时,海寇之乱,督府胡公严造海舟,凡故家丘墓大木,皆不能免。独下令曰:“灵隐九里松,唐时古迹,不许擅伐。”故得保全。 ☚ 宁我误不误他人 有言在先 ☛ 九里松(《西湖梦寻》) 此记仅60余字,可称“超短文”。但篇窄而思阔,作者于寸幅之中,俯视千古,仰观宇宙,感慨世界沧桑巨变,真可谓纳须弥于芥子,藏世界于一粟。 作者由眼前的一两株老松,回溯千百年前,九里松一带松林壮盛的景象; 又揣度千百岁后,高峰将没于白浪之中。文章时间跨度极大。作者由眼前的一两株老松,而将视野拓展到昔日万顷之绿、参天之树和钱塘江的惊涛骇浪; 又将视野拓展到将来北高峰的奇观。文章空间延伸极远。 此文遥想千载,思接浑茫,读来却无空洞肤廓、大而无当的感觉。作者浮想翩翩,却不离当时当地之景,不离“九里松”这个中心,而且有形象的描绘。无论是写眼前,或是写过去、未来,皆有景有情。“飞龙劈空”,绘出老松铁干虬枝、夭矫伸展的雄姿。“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万”言树林之广密,“绿”言其色,“参天”言其高,“钱塘潮”则拟其声之壮。写北高峰而及“螺蚌壳”,极细极微,生动地验证了“桑田沧海”的巨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