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讲史小说。明周游作。共八十回。始于盘古开天辟地,至武王伐纣结束。本书收罗历代相传神话传说颇多,但失于堆砌,并杂有迷信说法,文字亦较为枯燥。有明刻本和麟瑞堂刊本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东周列国志 ☛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周游著,游字仰止,号五岳山人,其里居及生卒年代不祥,大致为崇祯前后时人。凡六卷八十回。主要版本有明崇祯麟瑞堂刻本,清道光刻本等。有伪托钟惺的评语。
 
 书叙天地浑沌,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执斧开天劈地。天地既分,天皇氏制天干地支,定岁次四时;地皇氏分白昼黑夜,固定日月星辰。人皇氏分山川九州,教民自择婚配。继三皇之后又有五龙诸氏先后治理天下,提纪有巢氏教民架木营室以避禽兽,其子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熟食,作结绳之政。
 燧人氏之女诸英,一日入山嬉游,踏巨人足迹,遂生太昊伏羲氏。伏羲氏以共工为相,教民作网罟捕鱼虾,养六畜充庖厨享神祇,又用苍颉创造的六书文字代替结绳纪事,以龙马驮来的 《河图》、《洛书》 画八卦推算岁月日时。伏羲氏之妹女娲即位后,共工涌水为患,女娲屡征不胜,乃令赤帝祝融以火克之。共工失败后头触不周山天柱而死。于是女娲断鳌足重立天柱,炼五色石补天。炎帝神农氏即位后,教民种植五谷,又亲尝百草,创立医学,炎帝死后,蚩尤作乱,轩辕救驾灭蚩尤。在诸侯的推举下轩辕代替榆罔为政,号称黄帝。黄帝用六相辅佐天下,制冕旒表示贵贱,作宫室以避寒暑,其元妃亦发明蚕桑,教民纺织。
 黄帝死后,九黎作乱,少昊令勾龙领九路诸侯平乱。少昊无嗣,众人立高阳氏颛顼为帝。九黎闻此再乱,颛顼乃令勾龙领九太子灭杀九黎,从此天下太平,四夷皆伏。颛顼死后,帝喾高辛氏继位。帝喾令人开矿炼银,从此天下富足。帝喾死后,其子挚贪财好色,众诸侯乃起兵废挚立尧。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患。尧乃命后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后洪水泛滥,四岳保举鲧前往治水。鲧贪贿赂,历时九年不见成效,于是尧杀鲧于羽山。尧年事已高,遂将天下让给舜,并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尧死后,舜广开视听求贤辅政,命夔为正乐官,以音乐教化天下。不久,洪水再度泛滥,舜命鲧之子禹前往治水救民,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治服了洪水。
 舜禅位于禹,禹建国曰夏。禹、启死后,后羿弄权,勾结寒浞弑帝相篡夏。不久,寒浞又杀后羿。帝相之子少康趁机复夏。夏桀即位以后,宠幸妹喜,任用奸佞,滥杀大臣诸侯,囚成汤于夏台。成汤被释放归国后,发政施仁,聘伊尹为相,趁机大会诸侯灭夏,建国曰商。成汤称帝以后,天下大旱,成汤遂祷告桑林,以六事责己,天神感动,乃降大雨。成汤嫡孙太甲即位,太甲不明,伊尹奏请太后废太甲自代朝政。太甲改过,伊尹让其复位。盘庚时,商道衰微,帝作 《盘庚》三篇正法度,改国号殷,商道复兴。武丁时得贤臣傅说。纣王受辛即位后,宠爱妲妃,制炮烙之刑,滥杀大臣诸侯,囚姬昌于羑里。姬昌得赦归国后,广修法政,三聘子牙于渭水。时三分天下二分归周。周文王姬昌死后,武王在姜子牙辅佐下伐纣灭商,天下归周。
 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批判〉导言》中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开辟衍绎》 中,作者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的神话世界,在这个神话世界里,作品将我们带到了远古洪荒时代,无论是盘古的开天辟地给浑沌世界带来的希望,还是三皇五帝筚路蓝缕的创业,作品都旨在用艺术形象向我们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创世纪的生涯中,用他们美丽想象和幻想编织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花坏,在奇幻的世界中寻找着理性之光,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出征服自然的自信。天地昏暗,他们幻想着盘古手执巨斧开天劈地; 没有房屋,他们幻想着有巢氏教民架屋; 没有火种,燧人氏则教民取火。诚然这并不是历史进程的本身,但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神话,它毕竟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也就是说《开辟衍绎》有机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史前与文明之初的美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再现似乎把《开辟衍绎》推到了一部英雄史传,民族史诗的边缘。但由于作者个人见识,艺术修养,结构意识等个人素质所限,致使他无法再前进一步去完成一部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民族史诗。尽管如此,我们从作品浓郁的神话色彩、曲折动人的传说,以及有序的传奇故事排列中,还是可以依稀地看到英雄史诗、民族史诗的痕迹的。
 《开辟衍绎》在生动地展示原始先民开创人生的宏伟业绩和无穷的智慧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给森罗万象的世界以神奇莫测的色彩,其中不乏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如 《山海经·北山经》关于精卫的最早记载仅有六十来字,主要讲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衔石塞大海的复仇故事。但是这一神话传说到了周游手中,则衍化为一个长达二千五百字左右的扑朔迷离的故事。在作品中,周游是这样结构精卫的故事情节的。炎帝的女儿精卫公主“喜服黄精”,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在西王母的指示下往东海仙山访仙,炎帝爱女心切,恐其身蹈不测,故再三劝阻,精卫公主不听,遂辞炎帝远行,因途遇东莱一美男子,精卫遂萌求婚之想。不料此举为探望西王母的东王公察访,怪其求仙凡心不净,乃令东海龙王在发鸠山兴浪淹死精卫。龙王为精卫的娇貌所动,乃将其救护,欲求婚配。精卫虽感龙王救起,但见龙王面兰如鬼,回想东莱少年,忽忽有所失,因怨气感充,遂化为小鸟,衍南山木石填塞东海。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周游在保持了精卫填海的故事的基本骨骼后,对其进行了很大的改造。首先他加长了故事情节,写出了不同人物对精卫访仙的态度,使故事更富有曲折性和生动性。其次他将原来反映沿海原始部族与大自然作英勇斗争的悲剧底蕴改造成一曲富有生活气息的爱情悲歌。直接强调东王公是造成精卫爱情悲剧的罪魁。再次,他在原来就是很迷人的神话故事中又加上了精卫东海访仙一层绚丽的色彩,使故事更加富有浪漫情调。从不同的价值取向上来看,应该说《山海经》中的精卫与周游笔下的精卫各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则应该说周游笔下的精卫更具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因为它强调了人的个体意识,以及在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内心世界与外在事物的冲突。
 在 《开辟衍绎》里,作者在抨击篡逆乱臣贼子,歌颂 “圣主贤臣、孝子节妇”的时侯,还特别注意用儒家的观点来统帅这一思想内容。《论语·季氏篇》云: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显然,孔子的这段话是针对当时的历史现状而说出,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着孔子的历史观,在《开辟衍泽》 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写史前神话传说时代的征伐,还是写夏商周三代的征伐,作者都是在努力用孔子的 “观点”来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由于蚩尤是炎帝神农氏的臣子,那么蚩尤就必须恪守做臣子的道理,而不能有任何的僭越行为,那么当蚩尤起兵争帝的时侯,其结局只能是兵败为轩辕所杀。这样作者就将神话传说时代的蚩尤与轩辕部族间的争战改造成合乎儒家观点的历史,并将孔子“正名”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贯串于神话传说之中。《伦语·述而篇》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说孔子不谈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之事。在作品中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当鲁哀公问孔子 “夔一足”是否可信时,孔子则玩弄了断句的技巧,将 “夔一足”解释成 “夔有一,足。”周游在将夔的故事写入作品时就摒弃了夔的神异性,而是采用孔子认为夔以音乐教化天下的形象,从而将夔这一形象历史化了。这一改造无疑减弱了作品的神话色泽,表现出作者对神话的困惑。因而使我们在作品中看到这样两个截然相反的创作倾向,也就是说当作者对神话采取积极的态度时,发挥神话的想象、幻想、联想的优势时,他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极其奇妙的神话世界; 当作者站在儒家的立场来阉割神话时,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就会失去原有的光泽,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传声筒。
 尽管作者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阉割了一些上古神话的本来面目,但在作品强调的儒家思想内容里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特别是作品在歌颂 “圣主贤臣” 的过程中,也有目的地批判了暴君的统治,宣传了“仁” 的思想价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以 “仁” 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就是要使天下安定,保护大多数的生命,就是要提倡“仁者爱人”。在作品中,无论是史前神话传说还是夏商周三代,作者始终是把“仁”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作为歌颂“圣主贤臣” 与批判暴君逆臣的重要内容,由于挚贪财好色,尧率八元劝谏无效,于是在众诸侯的拥立下,尧可以称帝。又由于夏桀商纣残暴无道,于是具有“仁”之美德的成汤、周文王、武王便可取得天下。
 王黉在《开辟衍绎叙》中指出,《开辟衍绎》是“搜集各书,若各传式,按鉴参演,补入遗阙”之作,也就是说作品是从古代典籍中 “集” 出的。虽是“集”,但也包含着作者个人的选择和创作的艰辛。仅以共工头触不周山故事为例:在共工与谁争战的问题上,古代典籍说法不一,主要有五说。《淮南子·天文训》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淮南子·原道》则又云共工与高辛氏争战,《山海经·大荒西经》云: “有禹攻共工国山。”郭璞注“言攻其国,杀其臣相柳于此山。”《战国策·秦策》云:“禹伐共工。”《琱玉集·壮力》则又云共工与神农争战。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云: “当其 (女娲) 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故事的完整程度来看,尽管《淮南子》 中既有共工头触不周山之事,也有女娲补天之事(女娲补天的故事见《淮南子 ·览冥训》),故事形态较为丰富,但共工与女娲的故事分属两处。东汉王充《论衡·谈天篇》 中虽有将共工与女娲之事联在一起的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但它同《淮南子》一样都是讲共工与颛顼争战,而不是要夺女娲的帝位,祝融出来征讨共工。显然《开辟衍绎》选择的是《补史记》中的记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丰富和发展。应该说,作者作出这一选择,颇费心机。
 《开辟衍绎》杂揉了上古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在作者的创作意识里是把它当作讲史小说来写的。尽管史前的神话传说不是信史,但它毕竟也是中华民族幻想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王黉与周游是同时代人,对《开辟衍绎》的理解应该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开辟衍绎》 中,王黉指出周游创作《开辟衍绎》系有感于历代均有历史演义,“然未有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周诸代事迹。”接着又进一步指出 《开辟衍绎》的创作动机及其命名的来由,“自盘古氏分天地起,至武王伐纣”止,将天象、日月、山川、草木、禽兽及民用器物、婚配饮食、药石礼法、圣主贤臣、孝子节妇一一载得明白,知有出处,而识开辟到今有所考,使民不至于互相讹传矣。故名曰开辟衍绎之。”它传达了作家是以“史”的意识来创作其作品的。《开辟衍绎》作为一部上古通俗演义小说,尽管在思想艺术上不够精美,文字质木无文,也缺乏优秀章回小说曲折跌宕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在结构上也较为粗糙,不够严谨,如有的章回仅三四百字,近似于提纲。但由于它的出现,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保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弥补了上古演义的空白,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上古世界的绮丽风光。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原文和解析 - 明清小说 - 可可诗词网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崇祯古吴麟瑞堂藏板本《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叙书影

明崇祯古吴麟瑞堂藏板本《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开辟演义》、《开辟衍绎》。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周游生平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古吴麟瑞堂藏板本,藏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道光三年(1823)刊本,藏首都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道光十年(1830)刊本,藏国家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清同治八年(1869)刊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麟瑞堂藏板本,1988年齐鲁书社排印清道光三年刊本。

毗多崩娑那奉西方佛祖之命,下界开天辟地,此即盘古氏。盘古伸直身体,天渐升高,地随之下堕,然后左手执凿,右手执斧,将天地相连之处劈凿开,自此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天下万国四大部洲得以开辟洪蒙,人亦从水火之中解脱。

盘古之后有三皇五帝。天皇定干支,立甲子,教民纪年。地皇分日月星辰,以分辨昼夜。人皇分山川九区,教民自定婚配。有巢氏教民盖屋,免穴居之苦,得以避寒暑。燧人氏钻木取火,初民不再茹毛饮血,得以熟食。伏羲氏立天下政治,用仓颉所造的文字取代上古初民的结绳记事之法,并得河图洛书,划定八卦。伏羲氏之妹女娲继兄位号称女皇,共工氏不服,兴兵作乱,女娲兴兵诛共工氏,战于不周山,共工战败,头触不周山而死。他撞倒不周山,于是天柱折,地维倾,女娲炼五色石将天补好,又立鳌足将天支撑,自此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并亲尝百草来治疗初民疾患。神农氏之女精卫乘凌风舸欲渡东海寻访神仙,因意向不坚而舟覆人亡。她死后化为小鸟,衔南山之石以填东海。轩辕氏救驾灭蚩尤,即皇帝之位,用六相治天下,并制冕旒宫室,定舟车之制以利天下交通。轩辕氏又作《黄帝内经》,细究人体的脉息经络。皇后元妃教民养蚕制绢,天下绸缎自此始。

轩辕黄帝成龙升天后,少昊即位,以曲阜为都。颛顼高阳氏在位时灭九黎伏四夷。帝喾高辛氏在位。尧率八元谏帝挚,众诸侯废挚立尧。

唐尧帝即位,定都平阳。其时天上十日并出,地炽若火,庄稼干枯,草木焦灼,加之大风、猰貐、封豨、脩蛇为害,肆虐成灾,百姓民不聊生。后羿氏奉尧帝命射下九日,除大风,收怪兽,为民除害。其妻嫦娥偷食王母长生不老之灵丹,飞入月宫,羿紧揽其衣随之飞升月宫,化为月中蟾蜍。其时天下洪水泛滥,四岳举鲧治洪水,鲧窃天帝息壤以堵洪水不成而受天谴。尧帝听街巷中童谣,于历山中访贤,遇在此躬耕的虞舜,将帝位禅让给他。

舜帝即位后,造《九韶》之乐,制八弦之琴,二十五弦之瑟,以正六律,别五音,歌《南风》之诗。舜帝命鲧之子大禹征伐三苗,治理洪水,拯救黎民。大禹得元夷使者所授治水之经,专心治水,兢兢业业,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抱禹之子启出门见他,他也不曾回头一顾。大禹采用疏导之法,治好了肆虐多年的洪水。舜见禹竭诚为民,想禅位于禹,禹坚辞不受,携妻、子避于阳城,众臣寻见,拥立为王。

禹王即位,将天下分为九州,划定疆野,并铸九鼎,以象征九州。禹王以王道治天下,别田土,定贡赋,立井田,建经界。其时有仪狄造酒献于禹王,王饮后大醉,深恶之。于是下旨禁酒,将仪狄贬为庶人。启继禹为王。太康、仲康在位,天下战乱频仍,误国害民。少康中兴,随后七帝皆仁和贤明,天下得享太平。

夏桀生性暴虐,宠妹喜,沉溺于酒色。造琼宫瑶台、肉山脯林,凿酒池,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大臣关龙逢谏阻被杀。夏桀将诸侯商汤拘禁于夏台。后商汤聘伊尹于莘野,于鸣条坡设下十面埋伏灭夏放桀。

商汤即位,订官制,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之官,铸造金币用以救民。一日汤王在安邑狩猎,见人们张开四面之网捕捉禽兽,遂令其网开一面。商汤在位时,天下连年大旱,汤王斋戒沐浴,身膺白茅作为牺牲献祭,素车白马到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责,恳请上天降雨。天果降大雨。太甲继位后欲废除汤王的典制刑法,伊尹屡谏无效,便奏明太后,废太甲为桐宫侯。伊尹摄政三年,天下大治。太甲则居桐宫洗心浴德,于是伊尹奏明太后,迎太甲复位。沃丁继位后伊尹亡故,沃丁为之悲泣。仲丁在位时曾命巫咸征伐四夷。仲丁以后,商道衰微,盘庚继位,作书复兴商,将都城迁到殷。盘庚之后,有武丁中兴。而武乙无道被天雷震死。

明崇祯古吴麟瑞堂藏板本《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插图书影

商末代君主纣王勇武有力,喜好女色。宠爱妲己,倾酒为池,悬肉为林,建摘星楼,造百人床,作长夜宫,制炮烙之刑,荒淫暴虐。西伯侯姬昌进谏,被囚禁在羑里,遂在羑里演算《周易》。西伯侯长子伯邑考以美女、龙马、奇珍异宝献于纣王,姬昌方被释放回国。西伯侯又献出洛西之地与纣王,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许之。西伯侯两次临渭水礼聘在此垂钓的贤者姜子牙,并嘱其子姬发勤兵牧野,欲以兵戈威谏纣王。纣王日夕淫乐,残暴日甚,大臣箕子谏斩妲己,诛佞臣,纣王不听,反将其削发髡首囚入宫中为奴。比干剖腹以死谏纣王,纣王却闻说比干心有七窍而令武士摘其心戏观之。大臣微子悲泣商汤气数已尽,携先王祭器投奔周武王。周武王会集各路诸侯于孟津,大兴吊民伐罪之师,大败商军。纣王见大势已去,举火焚烧珍宝玩物,与妲己投火而亡。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讲史小说。明周游撰。六卷,游籍里生平不详。自号五岳山人。此书以神话故事,演义上古历史,以夸张想象手法讲述开天辟地初民的历史,盘古是个神话人物,来历出神入化, 紧系天地生成, 日月风雨、山岳湖泊,世界万物,皆由盘古化成。周氏所独出创造,是在原始神话基础上,盘古会使用斧头和凿子,通过劳动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类世界。此书收罗不少历代相传的神话,当然杂揉迷信传说,文字比较枯燥。凡八十回。靖竹居士王黉释,有崇祯间古吴麟瑞堂刻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