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廷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廷推明代遇选任重要官员等国家大事,设廷议制度。嘉靖以后,廷议须经内阁核准才能上奏皇帝,专门推举高级官员的廷议会议叫“廷推”,为明代任选官员的方法之一。《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廷推职官选拔制度。始于明洪武初年。据《明史·选举志三》载:明代选用高级官吏,有特旨、廷推、部推、会选等方式。京官中,“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外官中,帷督抚廷推。除特旨任命外,其具体程序,均先由大臣推荐,吏部主持,九卿共议,最后经皇帝批准任用。此制清初袭用,后因弊端百出,于康熙朝废止。 廷推 廷推在朝廷上向皇帝推荐任用高级官吏称廷推。明代制度。《明史·选举志三》: “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 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 太常卿以下,部推……在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 添注 廷试 ☛ 廷推明制,高级官员由廷臣公推,称为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洒,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于弘政门会选。外官惟督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