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廉希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元· 杜陵佳丽地,千古尽英游。 云烟去天尺五,绣阁倚朱楼。 碧草荒岩五亩,翠霭丹崖百尺,宇宙为吾留。 读书名始起,万古入冥搜。 凤池崇,金谷树,一浮鸥。 彭殇尔能何许,也欲接余眸。 唤起终南灵与,商略昔时名物,谁劣复谁优。 白鹿庐山梦,颉颃天地秋。 按:永乐大典九千七百六十五岩字韵案大曲岩字韵引此词作廉文靖公集。又引元明善清河集读书岩记,谓读书岩为故相太傅魏国廉文正公之别业,在京兆樊川少陵原之阳,可证大典作廉文靖公,当为廉文正公之误。 廉希宪 廉希宪1231—1280字善甫,号野云,畏吾尔(即今维吾尔族)人。布鲁海牙子。生时,父适初拜廉访使,遂以廉为之姓。年十九,入侍元世祖于潜邸,从征云南。中统元年(1260)授京兆四川宣抚使,改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三年拜中书平章政事。至元七年(1270)以事罢职,后复起为北京行省平章事,行省荆南。十七年卒,年五十,谥文正。《元史》卷一二六有传,元明善撰《神道碑》(《国朝文类》卷六五),词存《水调歌头·读书岩》一首,《全金元词》自《永乐大典》辑出。读书岩为希宪别业,在京兆樊川少陵原之阳。 ☚ 胡祗遹 魏初 ☛ 廉希宪1231—1280高昌畏兀儿人,为名臣布鲁海牙之子。文武双全,深受忽必烈器重。蒙哥死后,辅助忽必烈为大汗,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后升任中书左丞相,行秦蜀省事。大败叛将浑都海、阿兰答儿,因功进官平章政事。他兴利避害,整顿吏治,建议实行“迁转法”。至元七年(1270)因触犯忽必烈,被免职。十一年(1274),起任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攻克江陵,改任为荆南行省平章政事。他赈济贫民,兴办学校。十四年(1277)因病调回朝中。卒后追封魏国王。 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字善甫。布鲁海牙子。自幼笃好儒学,人称廉孟子。十九岁,入侍忽必烈“潜邸”。1252年随忽必烈出 征云南。1254年任京兆(陕西西安)宣抚使。1259年, 随忽必烈攻宋鄂州。宪宗攻合州身死, 建议忽必烈北返争夺统治权并助其取得帝位, 复出镇关中。在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斗中支持忽必烈, 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识见被擢为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四年(1267), 改中书左丞。在任期间,振朝纲,汰冗滥,直言讽谏,多所作为。十二年,元军攻占江陵,使行省荆南,兴利除弊,革清政治,泻水开田,发廪赈饥,兴办学校, 招安抚民, 治迹卓著。十四年,以疾召还上都。十五年,议立门下省, 忽必烈欲其任侍中, 为阿合马所诅。十六年春,“诏复入中书”,以“疾笃”不就。 廉希宪 廉希宪1231—1280元大臣。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之子。太宗初,其父任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氏,子孙皆姓廉。19岁入侍忽必烈于藩邸,深得忽必烈器重。曾从征云南。宪宗四年(1254 ),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九年,随忽必烈渡江取鄂州,参谋军机。宪宗死后,力助忽必烈继位。后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平定刘太平之叛。世祖至元七年(1270),因面忤世祖,罢职。十一年,复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受命开大府于荆州,行省荆南。十四年,以疾召还。十七年死于上都。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 布鲁海牙 廉惇 ☛ 廉希宪 廉希宪公元1231—1280年字善甫,高昌畏兀儿族人,为名臣布鲁海牙的次子。其父家教有方,他在少年时期即智谋和胆识过人。喜爱读书,笃好经史,手不释卷,随身携带《孟子》,因此人们称他为“廉孟子”。又精通骑射,有文才武略。19岁时,即在皇弟忽必烈的宫中任职,公元1254年,忽必烈命他在自己的分地京兆(今西安市周围)为宣抚使,他抑强扶弱,安定地方,并向名儒许衡、姚枢等人请教安邦治国之道,并请许衡提举京兆的学校,教育和培养人才。蒙古军将多掠儒生和士人为奴,他多设法赎免。蒙哥大汗死后,他辅助忽必烈继位为大汗,任京兆、四川宣抚史,平定刘太平、霍鲁海、乞台不花之乱。升任中书左丞相,主持秦、蜀二行省事,大败反叛的浑都海、阿兰答儿,生擒二人,押至京兆斩首,使西部得以安定,他的功劳最大,元世祖忽必烈当众称赞:“希宪真是男子汉大丈夫!”进官为平章政事,这年他才30岁。后内调朝廷,为中书平章政事。他兴利除害,淘汰冗滥,简选贤能,并建议实行“迁转法”(官吏的考察制度)。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因直言得罪元世祖忽必烈,被免职。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被起用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攻克江陵,大将阿里海牙请朝廷以重臣镇守,元世祖又以他为荆南行省平章政事,他赈济贫民,兴办学校,大受民众欢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因病调回朝中,至正十七年(公元1280年)死。追封魏国公,加赠恒阳王。 ☚ 小云石脱忽邻 合刺普华 ☛ 廉希宪1231—1280元朝大臣。字善甫,又名忻都。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之子。太宗初,其父任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氏,子孙皆姓廉。希宪年19,入侍忽必烈于藩邸,以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的勤学精神,深得忽必烈器重,雅称“廉孟子”。又善弓箭,人称“双全”。曾从征云南。宪宗四年(1254),为忽必烈京兆分地宣抚使。任内问民疾苦,抑强扶弱,兴办学校,恢复儒籍,治绩显著。九年(1259),随忽必烈渡江取鄂州,运筹帷幄,参谋军机。宪宗死,力助忽必烈自鄂北上继位。后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之叛。继改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等军,有功,进平章政事。因四川降民散处山谷,奏请申敕军吏,禁止俘掠,违者,千户以下与犯人同罪。又禁诸人贩易生口,四川遂安,降者益众。并采取措施减轻徭役。中统二年(1261),致书晓谕宋四川制置余玠,使其不敢轻动;并受泸州守将刘整降。三年,晋中书平章政事。任内,振举纲纪,汰逐冗滥,兴利除害,议行迁转法,穷治阿合马奸事。政绩卓著。至元七年(1270),因面忤世祖,罢职。十一年(1274),复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以荆南新附,受命开大府于荆州,行省荆南,承制授三品以下官。治理今湖北石首、江陵以西和四川垫江。任职三年,大力整顿社会秩序,禁剽夺,通商贩,大兴学,选教官,置经籍,厉诸生,兵民得安。十四年(1277),以疾召还,江陵民众为之画像建祠。十七年(1280)卒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廉希宪1231—1280元大臣。字善甫。畏吾儿人。因熟悉儒书,人称廉孟子。十九岁从忽必烈,深受信任。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随忽必烈攻宋鄂州,闻蒙哥死讯,决策北返,助忽必烈取得帝位。后出镇关中,击败蒙古贵族叛乱,官至平章政事。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军攻占江陵,他奉命行省荆南,录用宋官兴修水利。两年后因病北还。 廉希宪1231—1280元初大臣。畏吾儿人。字善甫。笃好经史,善弓箭。宪宗二年(1252),为京兆(今西安)宣抚使。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许衡、姚枢咨访治道,首请许衡提举学校,培育人材。宪宗死,力劝忽必烈北返争汗位。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叛,他奉命出镇关中,挫败反叛势力,以功任中书右丞、平章政事。在任期间,振举纲维, 兴利除害。至元十二年(1275),奉命行省荆南,至镇,禁剽夺、通商贩、禁妄杀、办学校,为民称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