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庚子国变弹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庚子国变弹词

庚子国变弹词

长篇弹词。清末李宝嘉作。初刊于《上海世界繁华报》,四十回。1902年印成单行本,六卷。故事起自清平县教民与武举冲突,官吏偏袒教民,武举复仇,杀死两教民全家,结束于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签署辛丑条约。作品反映了八国联军进攻我国,清政府丧权辱国的历史事实,但诋毁义和团,对清室表示同情,并对帝国主义寄予幻想。

☚ 榴花梦   玉蜻蜓 ☛
庚子国变弹词

庚子国变弹词

清弹词作品。李伯元著。初刊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海世界繁华报》,后印成单行本,六卷,四十回。述清光绪年间,清平县王、左二姓依仗教会势力欺压百姓。张武举为左姓族人打伤,告官,官府媚外,袒护教会,责打张武举。张遂杀尽王、左二姓族人,与朱红灯组织义和团。义和团得瑞王和山西巡抚毓贤之助,迅速发展。因误杀日本书记杉山彬和德国公使克林德,帝国主义借口组成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奸淫烧杀,无所不为。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出逃,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订立丧权辱国之辛丑条约。作品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暴行,对义和团则取否定态度。

☚ 榴花梦   木皮散人鼓词 ☛

庚子国变弹词

弹词。清李调元撰。四十回。调元有《童山文集》已著录。故事叙庚子国耻事:清光绪年间,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入侵中国。清平县有恶霸王、左两族,依仗教会势力欺压人民,打伤张武举。张告官,官府媚外,反袒护教会,责打张武举。张岔杀王、左两家报仇,又与师兄朱红灯组织“义和团”反抗教会洋人。清政府派袁世敦前往清剿,血洗和平村庄。山东巡抚毓贤怒撤袁职。清政府求媚洋人,又撤毓贤职。毓贤求助端王时端王有意夺位,举毓贤为山西巡抚,阴谋利用义和团扩张势力,义和团迅速发展,与官兵合而为一,反教灭洋,引起庚子年(1900)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奸淫烧杀,洗劫一空,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被迫出京。次年命两广总督李鸿章与帝国主义议和,订立丧权辱国之《辛丑条约》。对内镇压义和团,对外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出卖主权,一年后两宫才得回銮。此书对人民所遭的苦难深表同情,对清政府的反动无能,帝国主义的残暴野蛮,给予深刻揭露,充满爱国激情。全书皆七字韵语,通俗畅达,艺术性也高。特别是突破传统弹词英雄美人,佳人才子的范围,被认为是弹词发展的最高成就。阿英在序言中认为“史诗一般的《庚子国变弹词》,是历史性的记载庚子事变全部经过的书。”《诲沤闲话》评此书的价值在《官场现形记》以上,因为弹词以“韵语出之,感人尤易。”作者“安不忘危,痛定思痛”的作意,至今有教育意义。最初发表在《繁华报》上,有一九○二年单行本,一九三五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袖珍本。

《庚子国变弹词》geng zi guo bian tan ci

Strummed Ballad on the Disturbances of the Year Gengzi→李宝嘉(Li Baojia)

庚子国变弹词

清末李宝嘉撰,署南亭亭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二十八年连载于所办《世界繁华报》。共四十回。后印成线装单行本六册。主要内容是揭露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及清朝官吏残杀无辜民众的罪行,但对义和团运动亦抱敌视态度。解放后收入阿英编《庚子事变文学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