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丘脑
底丘脑是间脑中较小的一个部分,与中脑被盖相接续,位于背侧丘脑的腹侧,内囊的内侧; 底丘脑的前内侧是下丘脑。中脑红核和黑质的前端亦伸延至底丘脑区域。
底丘脑的灰质包括底丘脑核、未定带、红核与黑质的颅侧端,另有位于一些纤维束中的散在灰质,如H区、H1区和H2区核。这些散在细胞可视为中脑网状结构的上延部分。穿行此区的纤维束有豆状束、豆状襻和丘脑束。
底丘脑核为扁椭圆形,开始见于哺乳动物脑,在人类发育最大,居内囊内侧。此核与苍白球之间有丰富往返纤维联系,称底丘脑束。毁损此核将引起对侧肢体产生粗大而不自主运动,并可波及颈肌和面肌,称为偏身颤搐 (Hemi-ballismus)。未定带为一条灰质,位于丘脑束和豆状束之间,向外侧与丘脑网状核相连续。
穿行底丘脑的纤维主要来自小脑上脚和苍白球。小脑上脚交叉后穿经红核,过了红核的前端则渡入红核前区(H区),再向上就加入丘脑束。苍白球发出的传出纤维在底丘脑形成两个束:豆状束和豆状襻。前者穿行内囊,在未定带区域形成一条纤维带(H2区),然后转折上行,归入丘脑束。豆核襻的纤维绕过内囊的内侧缘,也向上加入丘脑束。因此丘脑束(H1区) 是含有小脑和苍白球的传出纤维,向上进入腹外侧核和腹前核,自此二核转接冲动至额叶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