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浣花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浣花集 浣花集诗别集。五代前蜀韦庄作。其弟韦蔼编,十卷,俱古近体诗,末附补遗二卷。有明毛晋刻本。另有长诗《秦妇吟》收入近人所辑《六经堪丛书初集·敦煌零拾》中,一卷。近人周云青撰《秦妇吟笺注》,有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8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朱承爵刻《浣花集》校点刊行,附补遗诗和词集,更名《韦庄集》。另有今人刘金城《韦庄集校注》,收词五十七首,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出版。 ☚ 皮子文薮 甫里集 ☛ 浣花集《浣花集》是晚唐文学家韦庄的诗集。由韦庄弟韦蔼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编次,并有序。序称,“余家兄庄,自庚子乱离前,凡著歌诗文章数十通。属兵火迭兴,简编俱坠,唯余口诵者,所存无几”。到903年止,“又缀仅千余首。”后来韦庄应聘为西蜀奏记,定居于成都浣花溪杜甫故宅,生活稳定,韦蔼“便因闲日录兄之稿草中, 或默记于吟咏者, 次为囗囗囗, 目之曰《浣花集》。”此序中有缺字,初编诗集卷数、数目不详。《崇文总目》载 《浣花集》20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 《浣花集》仅5卷,陈振孙 《直斋书目解题》仅题1卷。《文献通考》载5卷。有明毛晋刻本;还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间朱承爵(子儋)朱氏文房刻本。朱氏文房本作10卷,缺韦蔼序,另辑佚诗两首。今有向迪琮校本,收《浣花集》并韦庄词。韦庄诗自古无注,今人李谊合韦庄文、词、诗 (包括佚诗),作 《韦庄集校注》。 韦庄 (836?-910),字端己,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早年屡次应举不第,唐僖宗中和二年(882),举家离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占领下的长安,流寓江南。唐昭宗乾宁元年(894),举进士,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辟为判官奉使入蜀,后归朝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在西蜀为王建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三年 (906),为安抚副使,天祐四年 (907),助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蜀高祖武成元年(908)为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但不到三年,至蜀高祖武成三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终年约75岁,谥号 “文靖”。 韦庄一生“志业匡尧舜”,怀抱辅君复国的理想,但他生值乱世,进入仕途的过程历尽艰难,在政治上始终没有突出的成就。他的主要成就不在政治方面,而在文学创作方面。韦庄工于词,在西蜀时与温庭筠同为“花间词人”,并称“温韦”。他的诗亦很多,据《浣花集》韦蔼序,当时编集时收诗至少千余首;后来散佚很多,今传本《浣花集》收诗249首,另外《全唐诗》辑佚70首,李谊《韦庄集校注》又辑4首,今天能见到韦庄诗凡323首。 韦庄的诗多作于仕唐时期,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也反映了他在那个衰飒之世飘泊四方的经历和凄苦孤寂的心情。他的诗大致分为伤乱、羁旅、景物等三个方面的题材。韦庄生逢乱世,辗转各地,较广阔地接触了社会,他的伤乱诗正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情景。由于受杜甫的影响,他有些诗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如《悯耕者》说:“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如今暴骨多于土,犹点乡兵作戍兵。”还有《汴堤行》、《过扬州》、《长安旧里》、《过旧宅》、《辛丑年》。有些诗反映统治者的奢靡、军阀割据,抚今追昔,给唐王朝的衰微唱出深沉的挽歌。这方面诗有《咸通》、《观猎》、《惜春》、《喻东军》、《赠戍军》、《夜景》、《忆昔》、《台城》等。如《咸阳怀古》: “山色不知秦苑后,水声空傍汉宫流。莫怪楚吟偏断骨,野烟踪迹似东周。”《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飘泊外地,他的羁旅诗往往写得特别亲切诚挚。思乡诗有 《思归》、《江外思乡》、《梦入关》、《古离别》、《多情》则写离别。其中《古离别》尤为历代文人激赏,诗说:“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马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韦庄的写景诗以及有些非写景诗中的写景句子往往能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来表现其优美的形象,在景物的描绘中又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如《登咸阳县望雨》写道:“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尽日空蒙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他如“半山残月露华冷,一岸野风莲萼香” ( 《秋日早行》)。 长达1666字的叙事长诗《秦妇吟》在韦蔼编《浣花集》时可能就没有收入。据孙光宪《北梦琐言》,韦庄的 《秦妇吟》写成之后,影响很大,其中诗句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夸张过分,当时 “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这首长诗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对唐王朝的冲击,思想上有些问题;不过,作为一首叙事长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除了《浣花集》,这首长诗反映了韦庄诗歌创作的另一面。 韦庄在唐末诗坛有重要地位。清代诗论家翁方纲称韦庄 “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 (《石洲诗话》卷2) 除 《秦妇吟》,他以近体诗见长。他的诗清词丽句,隽逸秀永,往往能把诗情、史事、景物巧妙融汇于一体,使作品“一咏一觞,具能感人” ( 《唐才子传 ·韦庄》)。 由于韦庄的词较其诗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影响大,再加上其诗与唐代众多大诗人相比并不很出色,所以历代几乎没有人对其诗进行系统的辑佚、校点、注释和研究。本世纪中期也只是集中研究了《浣花集》不收的《秦妇吟》。近年来才有人对其诗(包括 《浣花集》)进行搜罗、校注和研究。
浣花集诗集。五代前蜀韦庄(836—910)撰。十卷,补遗一卷。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乾宁进士。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仕蜀,官礼部侍郎。此集系其弟韦蔼编成,时在唐天复三年(903)。因庄入蜀定居浣花溪杜甫旧宅,故名。由于经历战火及流离,韦诗散佚甚多,“唯余口诵者,所存无几”,编者随兄寓居草堂,闲日录兄之稿草或默记于吟咏者成书,录诗仅二百四十四首。诗多伤时、感怀与怀乡之作。名诗《秦妇吟》不在集中(清末从敦煌所藏唐五代写本中发现,向迪琮编入《补遗》),词亦不收。有明朱子儋刊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本。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作二卷,补遗一卷,收诗二百五十二首,补遗六十九首,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向迪琮校订《韦庄集》,附入补遗及词较为完备。 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杜陵(今属陕西)人。少孤,家贫力学,工诗,尤善长短句。乾宁元年(894)进士第,授校书郎。转补阙。后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本十卷,乃毛晋汲古阁所刻。为韦庄弟韦蔼所编,前有韦蔼序。疑后人析五为十,因而第十卷仅诗六首。末为《补遗》一卷,则是毛晋所增。但《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一首,即见于卷八,入《补遗》实为失检。《全唐诗》所录较此本多《勉儿子即事》等篇共三十余首。盖韦蔼序作于癸亥年六月,为唐昭宗之天复三年(903)。韦庄方得杜甫草堂,故以名集。自此以后,篇什皆未载。故往往散见于诸书,后人递有增入。其原序题,集中所载为韦庄近体诗,其内容如《序》所云:“流离溧沧,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念,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原序称广明元年(880)至天复三年(903)有诗千首。今所存诗为二百四十六首,集外补遗为二十首,断句三则,共不足四百首。由此可知韦庄诗散佚已多。本书有《四库全书》本。 《浣花集》huan hua jiA Collection of Washing the Flowers→韦庄(Wei Zhu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