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应天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应天长 应天长《老子》:“天长地久。”调名或取于此。有令、慢两体:令词又名《应天长令》,见《花间集》,五代时作者颇众。《金奁集》载韦庄词,入夹钟商。《词律》卷五列宋欧阳修等五体。《词谱》卷八列韦庄“绿槐阴里黄鹂语”一首为正体,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又列别体三种,其中顾夐为四十九字减字体,毛文锡为摊破体。慢词体又名《应天长慢》,始见宋柳永《乐章集》,入林钟商(夷则商)。《词律》列叶梦得等二体。《词谱》列柳永“残蝉声断绝”一首为正体,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又列别体四种,其中周邦彦一体九十八字,上、下片各十一句五仄韵,宋元人填此者颇多。 ☚ 系裙腰 应景乐 ☛ 应天长雨,飞起浅沙翘雪鹭。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 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这首词上片写景,托物以兴起离别;下片言情,直抒其离愁别恨。 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温馨和谐的江面图景:风平浪静的天气,平如明镜的江面,温暖融融的碧波,鸳鸯成双成对地游嬉交颈,似乎有说不完的昵昵情语。远处的水滨,几叶渔舟正两两并驾齐驱,迎着傍晚的余晖,返回岸边。三四两句突转,描绘出另一幅骚动不安,惊惶离散的洲鸟图景:洲渚上嫩绿萋萋的芦苇,遭到一夜狂风骤雨的摧残,有的折断,有的倒伏,有的飘摇,完全打破了平静和谐的生态;栖息在浅水沙洲苇丛中的、正进入温柔梦乡的白鹭,被这无情的风雨摧毁了安乐窝,而频频凄惶翘首,四散惊飞。 显然,这两幅画面的具体时间并不统一:“钓船归极浦”,应是傍晚;而“一夜风和雨”,当是深夜或黎明。再看下片“兰棹今宵何处”仍是黄昏时语气。由此可见,送别是在傍晚黄昏。上片前两句是触景而写实,后两句则是缘情而造境。虚实相生,构成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生活图景,似相反,实相成,分别从正反两面烘托、兴起下片的离别。前两句暗示出送者与行者往昔那一段风光旖旎、情意缱绻的甜蜜岁月,正如鸳鸯戏水一样;后两句则象征眼前这一对离人因某种势力的摧残间阻、被迫凄惶分离的悲酸场面,恰似宿鹭惊飞一般。妙在无一字写别情,而别情已隐然可见,此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作情语”(《人间词话》)者也;未写抚今追昔而抚今追昔缠绵悱恻之情已包孕其中,此莱辛所谓“富于包孕性的片刻”(《拉奥孔》)者也。 下片直抒其离愁别恨,仍采用虚实交错手法,但却变换了角度,分别从行者与送者的不同感受来写。前两句先写行者,他看到那傍晚归来、停泊在远处水滨的渔船上,已是灯火通明。这句的潜台词是:渔家虽在船上过夜,然而他们却能够享受那合家围坐灯火的团圆之乐,过着那安居乐业的日子;而我呢,却将与情人劳燕分飞,受远涉烟波之苦。因而遥想:这一叶兰舟(棹:借代舟),今宵将要飘向何方,彼岸又将在何处呢? 不写眼前的难舍难分,相对凝咽,而采取一笔宕开,设想未来。这种由实入虚的手法更见曲折有致。“兰棹今宵何处”,既与上句渔家的团聚生活形成对比,又能唤起对未别之前罗帐灯昏、鱼水欢情的温柔梦乡的凄凉回味,可谓妙到毫巅。故《餐樱庑词话》评此句云:“柳屯田《雨霖铃》云: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毛词简直而情景俱足。后人但歌柳词耳。‘知者亦不易,’诚哉是言。” “罗袂”二句则写送者:她在船开之后,仍久久伫立岸边,目送情郎,意断神迷。但见江风轻轻地吹起她那频频招手的衣袖,她是那样弱不胜情,沉浸在满腹愁绪、心乱如麻的痛苦之中。“愁杀”犹愁到极点。至此,词人才画龙点睛地道出送者的身分——多情的采莲女,不仅与上文“平江”、“钓船”、“渔灯”等景物遥相呼应,且在全词的构思上亦收到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采用比兴象征、虚实相间、对比烘托、层层渲染、跳跃时空等手法,而不去描写依依饯别的场面和缠绵叮咛的情景,殊为新颖别致,清丽含蓄。不愧为送别词中的佳什。 应天长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 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词的风格疏朗而显明,比之唐五代那些虚华浮艳的文人词,他能够直接抒写个人生活情趣,浅显如话地描写爱情,颇有民间气息,有的和敦煌歌辞极为相近。 这首词的上片首二句,点明女子与行人离别已久,以及她的相思之苦。显然,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词。诗重发端,词难起调。这两句开头语,明白如话;没有写景,却直接抒情,可以说是开启全篇的序诗。“半岁”,在人生的长河中并不算太长,但是,在被爱情系绕着的情侣之间,不要说是“半岁”,就是“半日”也会嫌长! 况复“音书”已“绝”,自然会更加按捺不住女子激动的感情。“一寸离肠千万结”,是说女子的愁苦已达到了极点;竟能在一寸那么短小的“离肠”上,系了千万个愁疙瘩,真可谓“离愁似箇长”了。如此的心灵震颤,极大的激发了这首词的创作冲动;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愁思,通过“一寸”和“千万”的双极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神经官能刺激,自会收到同步共振的审美效果。对于“别易会难”的情境,古人多喜描绘、渲染,甚至不惜用夸张的手法去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而韦庄却把“别易会难”这个成语,翻作通俗易懂的两句话,这就是“难相见,易相别”。它们之间应是偏正结构,“易相别”只不过是加重强调“难相见”而已。它既没有什么“隐旨”,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意境,但是,这两句话的承启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它既前承“一寸离肠千万结”,又后启“又是玉楼花似雪”。想必是“玉楼”中的女子在“花似雪”的春天与行人相别,又是在“花似雪”的日子里,触景生情,相忆尤甚。有人释“花似雪”为“杨花似雪”或“飞雪似杨花”,未免太泥。“梨花似雪”,或者别的似雪庭花,亦无不可。总之以物起兴,指实则会冲淡审美情趣。正如“半岁”一样,如果确指为“半年”,那么,“又是”即无着落;因为“似雪”之花,绝少“半岁”旋又重放者;所以,“半岁”只是离人心理上的“漫长”,自然用不着科学地计算了。其实,起码有一年光景,否则“又是”就解释不通。此外,“玉楼花似雪”还有指人的一层含义,倒是需要挖掘的。似玉的闺阁,陪衬着“似雪”的人儿;她正在独守空闺,“为伊消得人憔悴”;形象中隐含着心理活动,产生了悲剧美的艺术效果,为下片做了有益的粘连和铺垫。 下片紧接着用“暗相思,无处说”领起,语言平淡而直率。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专一,是说除自己心上的人儿,决不能随便向别人诉说;而恰又是爱侣出行在外,故只好“暗相思”了。继而写“惆怅夜来烟月”,这是情景交融之笔。“惆怅”是悲愁、失意。这种悲愁和失意,又是在朦胧月夜之中发生的,就更加显得“别是一番滋味”。可谓睹月思人,深感离别之苦。古来写月夜愁思的诗句很多,如“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都不免有刻意雕琢之气,终没有“惆怅夜来烟月”这样直率抒情。一点扭捏也没有,却能把对自己爱人的万斛情感,都全盘表达出来。这与敦煌歌辞《望江南》(《敦煌零拾》本)有某些相通之处。其辞曰:“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这首歌辞真挚泼辣,充分显示出明白、清新的鲜明特色。“想得此时情切”一句,极言相思之深苦,故愁情切重,也是一句明白而又直率的话。既没有“悬想对方相思情景”,也没有“今夜鄜州月”的思致。“泪沾红袖黦”则是“想得……情切”的感情深化。“黦(ye)”,指色变、色坏。这里是说女子的“红袖”,由于泪水的浸渍,已经变作黄黑色的斑迹。反衬出女子相思的“情切”。徐士俊在《古今词统》(卷六)中说:“以末一字而生一首之色”;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最著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纂组所及……山谷所谓古蕃锦者,其殆是耶? ”认为韦庄遣词造句的技巧颇高,想象奇特,出之平淡,卒章以“情结”,不隐曲而直言。这种燃烧的情感,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以,丝毫不隐瞒,丝毫不修饰,可以说语言和爱情融而为一,足以耐人寻味。颇有民间文艺的气息。和敦煌歌辞《菩萨蛮》一样,“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种以坦白直率的语言抒写热烈而又真挚的情感,这一吐为快的风格,对韦庄词自会有 一定的影响;从这首《应天长》词中,可以看出不少痕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