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广弘明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广弘明集

佛教书名。唐道宣编。三十卷。虽为《弘明集》续编,但因体例略异,故不称“续”而称“广”。所收文献的作者,自南北朝至唐初僧俗共130余人。文体有书文、序疏、诗赋、诏敕、铭等,记述佛教自传入至唐初历代兴废、佛道斗争及佛教义理的讨论等。分归正、辩惑、佛德、法义、僧行、慈济、戒功、启福、悔罪、统归十篇。篇前各有序。除收入《大藏经》外,另有清末金陵刻经处本及《四部丛刊》本。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佛教书名。唐*道宣撰,30卷。是梁僧祐《弘明集》的续编,但体例稍有不同。分归正、辩惑、佛德、法义、僧行、慈济、戒功、启福、悔罪、统归等10篇。不仅选辑了魏晋至隋唐以来许多珍贵的佛教论文、辩论文章及帝王的诏启等,而且每篇都有编者的叙述及记述列代王臣对佛法兴废的辩论等事。它与《弘明集》一起,是研究魏晋至隋唐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续高僧传 ☛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佛教书名。唐*道宣撰,30卷。是梁僧祐《弘明集》的续编,但体例稍有不同。分归正、辩惑、佛德、法义、僧行、慈济、戒功、启福、悔罪、统归等10篇。不仅选辑了魏晋至隋唐以来许多珍贵的佛教论文、辩论文章及帝王的诏启等,而且每篇都有编者的叙述及记述列代王臣对佛法兴废的辩论等事。它与《弘明集》一起,是研究魏晋至隋唐佛教思想的重要典籍。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续高僧传 ☛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中国佛教文集。三十卷(一作四十卷)。唐道宣(生平见《续高僧传》条)撰。
《广弘明集》撰于唐麟德元年(644)长安西明寺,为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而作。其撰述宗旨如第十《统归篇序》之开头所说,为“弘护法纲而开明有识”。因体例与《弘明集》略异,故不称“续”而称“广”。《弘明集》基本上是辑而不述,而此书则采取叙述辩论与选辑并用。所选文章不仅分卷,还按内容性质归类分编,每篇前各冠以小序。又将许多自撰的叙述与辩论的文章编入。
此书集录从南北朝至唐代一百三十余人之撰著。其中南北朝一百余人,唐代近三十人。不仅选辑了许多佛学论文、辩论文章、帝王诏启及文书、诗赋等资料,而且每篇均有编者的叙述,又有作者根据史料综述的《辩惑篇》等以“叙”字开头的数篇文章和其他序、诗、评述性文字等。全书共收文三百余篇,记述了佛教自传入我国至唐初历朝之兴废、佛道斗争及佛教义理讨论等。分为十篇:一、归正篇,收录从孔、老、释三家的比较上单独推尊佛教,认为只有佛教才是归于正觉的文章。二、辩惑篇。为对一般人的疑惑,即不相信佛是圣人和不相信佛法是实在的加以辩解之文。三、佛德篇,将有关叙述佛的祥瑞与颂扬佛的盛德的文献选辑出来,以启发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四、法义篇,为辩解真俗二谛等佛教法义的文章。五、僧行篇,皆系有关高僧大德的行事。六、慈济篇。记载释迦首重止杀并培养慈心,人都以慈为怀,自可胜残去杀等等文章。七、戒功篇,著录欲登圣城,必先以戒德约束自己,戒律首重慈悲,一念慈悲即功德无量等文。八、启福篇,载佛教以慈济利众修福之文。九、悔罪篇,收录诸佛规定悔罪仪式使得罪业长沦生死的众生自新之文。十、统归篇,系就佛法陈词颂德之文。
此书捃摭浩博,汇存甚富,不少未见他书的坠简遗文,收录于此。古来易于散佚之孤文片记,亦幸由此书集录,方得传于后世。为研究佛教史之重要文史资料。如书中有关法相问题和二谛问题争论所收之《辩宗论》、《三宗论》、《大品经》等,北周佛道二教论争中所收的《破邪论》、《决对废佛法僧事》、《辩正论·十喻九箴篇》等,提供了中古宗教史上许多宝贵的资料,而卷六列代王臣滞惑解,列举兴隆佛教者十四人,毁灭佛教者十一人,亦皆为佛教史上之重要文献。明冯惟讷编《古诗纪》,梅鼎祚编《古文纪》,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皆曾利用此书之史料。《四库提要》也于此书卷三搜得阮孝绪《七录序》,矜为瑰宝。
各种藏经均有收录,单行本以金陵刻经处本为最优。

☚ 大唐内典录   华严一乘十玄门 ☛

广弘明集

佛教书名。唐道宣编。三十卷。内容当属《弘明集》之续编,但体例略异,故名“广”。分归正、辨惑、佛德、法义、僧行、慈济、戒功、启福、悔罪、统归10篇,每篇前各有序。为研究佛教自传入至唐初历朝兴废以及佛、道斗争的重要资料。

广弘明集

三十卷。唐代僧人道宣 (596—667)撰。道宣是法名,其俗姓钱。原籍吴兴 (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另有人认为他是丹徒 (今属江苏)人,或长城(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人。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文字工作。道宣自10岁出家于长安日严寺,11岁在本寺落发为僧。大体上30岁以前广学弘法,30岁以后是从事各项著述活动。其一生主要事迹有二,一是,对《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使他成为中国佛教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律宗创始人。因其常居终南山研究、弘化戒律,故有 “南山律师”之称。二是,从事佛教文史著述,使他赢得了佛教史学家之称。道宣机敏聪慧,学识渊博,著述很多。据其著《大唐内典录》卷十记载:“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传录等合一百余卷”。另据 《宋高僧传》卷十四载,其著作共有220余卷。在戒律方面主要著述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三卷。《比丘尼钞》三卷。在佛教文史方面主要著述除 《广弘明集》三十卷外,还有 《续高僧传》三十卷。《释迦方志》二卷。《佛化东渐图赞》一卷 (已佚)。《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大唐内典录》十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一名 《东夏三宝感通记》)三卷。《释迦氏谱》(一名 《释迦略谱》)一卷。《圣迹现在图赞》一卷 (今佚)。《后集续高僧传》十卷(今佚)。《法门文记》若干卷等。其中 《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和广弘明集》等,均为佛教文史上的重要著作。说他“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著述无辍”(《开元释教录》卷八),恰如其分。道宣自21岁起就受业于 “钞疏山积,学徒云涌”的新兴律学大师智首门下,听其讲《四分律》四十遍。从而,奠定了道宣一生的律学基础。道宣还从师于兼弘《地论》和 《四分》的灵裕,在关中弘阐《四分律》的洪遵。此外,道宣还经常跋涉山川到外地广泛参学,所以他自称 “居无常师”。道宣 《广弘明集》又写作《广宏明集》,本为南朝梁僧祐《弘明集》的续编。但因体例稍异,故称 “广”而不称 “续”。其 《广弘明集》收载了自南北朝至唐代130余人的书文、序疏、诗赋、诏敕、铭等。主要内容是记述了佛教传入互唐初历朝历代的兴衰存废,佛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关于佛教义理的讨论等内容。该书在体例上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在每篇前各置序文一篇,以统本篇。在学术上,该书排斥道教与 《弘明集》相同。“叙道家者潜删其灵迹”。该书的优点是 “其书采拾浩博,卷帙倍于僧祐”,使 “坠简遗文,往往而在”。如“阮孝绪七录序文及其门目部分,儒家久已失传。隋志仅存其说,而此书第三卷内乃载其大纲,尚可推寻崖略”。其缺点在于,不免在论述上存在门户之见,存在片面性。现见载版本有:明吴勉学刻本,明万历十四年丙戌汪道昆刻本,二是嘉兴方册藏本四十卷。《四部丛刊》影印本,民国六年常州天宁寺重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广弘明集》guang hong ming ji

Expanded Collection on Propagating and Illuminating Buddhism→道宣 (Dao Xu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