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期青銅器。公元1960年陝西扶風出土。共兩件:一件通高六十厘米,一件通高五九厘米,均細長頸,圓腹下垂,頸部雕刻有獸首銜環耳,爲這一時期新式樣。壺口上有帶圈之圓蓋,可卸置,蓋頂飾團鳥紋,蓋沿及頸中部飾竊曲紋,圈足飾斜角雲紋。腹飾三組不同之環帶紋,在曲波中間填有獸面變形紋、兩尾相連之龍紋(亦稱“紅紋”)等,採用連續波浪起伏形式,改變過去對稱構圖風格,是西周中期以後典型紋飾,綫條流暢,自然,富有立體感和動態感。壺口内有銘文五七字,記載大貴族“同仲”在西宫賞賜“幾父”祭祀用之六捆香草、四户奴隸及銅三百斤。現藏陝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