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卫约前1000—前961David传为古代以色列犹太联合王国国王。犹太人。他在同腓力斯丁人作战中,用弹弓射杀敌人的勇将哥利亚,被以色列王扫罗任为武士长,并娶王女为妻。后声誉日盛,扫罗屡图杀害。遂逃到亚杜兰洞,组织亲兵。扫罗征之,相持数年。扫罗死后,南下犹太境,在希伯仑被犹太部族拥为犹太王。扫罗之子伊布撒即以色列王位后不久遭暗杀,以色列各部族长请大卫为以色列王,南北统一为以色列犹太联合王国。后发兵取耶伯(今耶路撒冷),定为国都。在位期间,打败腓力斯丁人、亚兰人和摩押人,疆土东达幼发拉底河,西南至埃及。死前指定小儿子所罗门为继承人。《圣经·诗篇》中许多献神之颂歌据传是他所作。 大卫吃饭吃得多的人。“大胃”的谐音。 大卫饭吃得多的人。“大胃”的谐音。 大卫法国画家。1748年8月30日生于巴黎,1825年12月29日卒于布鲁塞尔。青年时曾从马利·维恩学习绘画,1774年获巴黎美术学院的“罗马奖”,遂于次年赴意大利游学,在罗马等地研究古典艺术,并从事绘画创作,历时5年,1780年回国。在法国大革命雅各宾专政时期,大卫任国民议会代表和公共教育机构重要成员,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拿破仑执政和称帝时期被罗致于宫廷,作了多幅为拿破仑歌功颂德的画作。滑铁卢战役及王朝复辟后,大卫流亡到比利时,直到去世。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领导者,画风雄健有气势。创作题材包括历史画、神话传说和肖像画。名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马拉之死》(1793)、《萨宾女人》(1794~1799)、《拿破仑加冕礼》(1805~1807)等。 大卫 大卫1748—1825J·L·David法国画家。高举新古典主义旗帜的代表人物。年轻时候曾留学罗马研究古典美术,并成了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追随者。回国后,开始按照古代雕刻风格作画,大作《荷拉斯兄弟之誓》就是为了表现古典的形式和内容而创作的。形体由漂亮的线条所描绘,显得清冽典雅而又冷峻。在法国大革命中,大卫成了一名激进的雅各宾党员,积极为美术界的革新奔波,创作了《马拉之死》,选美革命英雄。后来他被招聘为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于是完全放弃古代题材,画了《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隘》、《加冕》等一系列作品,留下了向往伟大和美德的鸿篇巨制。同时他在法国画坛上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他门下产生了吉罗德、格罗、席拉尔、安格尔等许多杰出画家。拿破仑下台后,大卫亡命于布鲁塞尔,并于失意中死去。从他画室中找到的未完成的《雷加米埃夫人》等肖像画和习作,这些作品呈现出自然而富于魅力的高超技法。 ☚ 乌东 格罗 ☛ 大卫 大卫米开朗基罗29岁时所作,原作为全身巨像,高5.5米。大卫是古代以色列国王,《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人物。米开朗基罗以牧童时代的少年大卫击毙巨人哥利亚的故事为主题,将大卫表现成强健、裸体的青年。他认为人体是把形象英雄化的最有力的艺术手段之一。大卫左手举到肩膀,握着甩石机弦,脸同时转向左侧,双眉紧锁,两眼圆睁,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民众的仇敌,心中燃起愤怒的火焰。它象巍峨的纪念碑,暗喻为捍卫佛罗伦萨的自由而战。雕像完成后被安置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现为妥善保存,已将原作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收藏,在原处放置了一件复制品。石膏像只是其头部。 ☚ 罗马青年 摩西 ☛ 大卫 大卫1748—1825DaweiJ·L·David法国画家,生于巴黎。9岁丧父后,在舅父的引导下习画。过早表现出来的绘画天资受到布歇的赏识,经推荐成为历史画家维恩的学生。1774年作《安基库与斯特拉托尼》荣获罗马奖学金。1775-1780年在罗马留学期间,广泛研究意大利美术,亲临正在挖掘中的庞贝古城遗址,对古代罗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归国后先以肖像画初露锋芒。1784年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次年因《荷拉斯兄弟之誓》一画而名声大噪,该画由于切合了当时的时代,激发起人民献身革命的热情,而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奏鸣曲;在形式上作品扬弃了柔弱繁缛的罗可可画风,恢复了古代简洁严谨、崇高庄重的绘画传统,成为开新古典主义美术之风的重要之作。1789年后作为激进的雅各宾党成员,积极而多方面地参与了社会革命活动。拿破仑称帝后被聘为宫廷首席画师,绘制过多幅歌颂拿破仑的作品。画幅宏大,气魄雄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除肖像画外,他还醉心于神话题材和理想美的追求,晚期作品日趋与生活和现实相悖。1825年死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萨宾的妇女 大卫 ☚ 布留洛夫 格罗 ☛ 大卫 《大卫》Da wei意大利雕刻家米开朗基罗作于1501—1504年。大理石雕刻。见彩色图版。藏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是米开朗基罗29岁时完成的标志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也是文艺复兴顶峰时期第一件划时代的作品。雕像高5.5米。原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订件,后由长老们决定将它放置在市政厅广场,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民众爱国的象征。米开朗基罗以《圣经·旧约》中关于牧童时代的少年大卫击毙巨人哥利亚的故事为主题,将大卫表现成强健、裸体的青年。他左手举到肩膀,握着甩石机弦,脸同时转向左侧,怒目而视民众的仇敌——哥利亚,正准备迎接挑战。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个雕像的时候,曾在罗马呆过几年,并看到一些希腊后期的雕刻。他吸收了希腊后期人像那种充满感情及有膨胀体积的形态。这座雕像,人物身体弯曲扭动,其轮廓却单纯而宁静。米开朗基罗曾把自己的创作比喻为“从大理石的囚禁中解放人物”的工作。他喜欢亲临采石场,采撷材料,并能在顽石中看到被禁锢的朦胧的生命。雕刻之前,总是画出许多素描或作小型的蜡制或粘土制模型。然后才开始雕刻。先从大理石块正面入手,在逐渐切入的过程中,随着每一刀的雕琢,粗糙的石块便渐渐显露出视觉的形象来。这种将艺术的主题思想转变为人们熟悉的艺术形式的工作,米开朗基罗为之而奋斗了终生,这在他留下的许多未完成的作品中看得尤为清楚。 被缚的奴隶米开朗基罗 ☚ 蒙娜丽莎 加拉蒂亚的凯旋 ☛ 大卫Dawid或David以色列 一犹太王国国王(约前1000—前960)。本为希伯来人的犹太部落首领,因领导犹太人打败入侵巴勒斯坦的腓尼斯丁人,合并以色列,建立以色列一犹太王国,将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和宗教中心,被《旧约·圣经》誉为希伯来人的英雄和贤君。 大卫(前约1000~前约960)古代以色列国王。统一了犹太各部落,并定都耶路撒冷。 大卫 大卫《圣经》故事人物。传为古希伯来统一王国第一任国王。据《撒母耳记》载,他出身犹大部族。幼年放牧时,曾徒手击打叼走羊羔的狮子和熊。少年时,自告奋勇与非利士人作战,毙敌巨人歌利亚,以色列人获全胜。扫罗王死后,被犹大部族拥戴为王,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后以色列各部族长老到希伯仑请大卫亦为以色列王,南北得以统一,建立希伯来统一王国。大卫在位时,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军队,战胜非利士人、摩押人和亚扪人,定都耶路撒冷。晚年,好大喜功,霸占他人之妻。但真心忏悔,仍被以色列人视为民族英雄。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大石寺 ☛ 大卫 大卫希伯来文dawidh原意为“蒙爱者”。《圣经》故事人物,传为古希伯来统一王国第一任国王。《旧约·撒母耳记》(上卷)载,本为伯利恒的一个牧童,力大无比,曾徒手与熊和狮子搏斗,救出被叼之羊。士师、先知撒母耳曾为他敷油,预许他继承扫罗王位。少年时,自告奋勇与非利士人作战,以鹅卵石和甩石器击毙勇士歌利亚,大获全胜,而成为以色列军队首领(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其罗曾以此作题材雕成著名的大卫像)。扫罗死后,成以色列王。继续东征西讨,战胜其他部落,统一希伯来族,并建都耶路撒冷。晚年,好大喜功,奸淫妇女。曾因儿子押沙龙反叛,被迫出逃。死前指定所罗门为继位人。 ☚ 参孙 所罗门 ☛ 大卫Davi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