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蛾子yāo’ézi不合情理,不合时宜的话语和行为:这小子抽冷子来干啥呢?又想整啥~?(宋平《张作霖秘传》) 幺蛾子yāo’ézi又作“幺鹅子”“幺讹子”“妖蛾子”“幺蛾儿”。 ❶本为一个红点、三个黑点的骨牌的名字。戏言四个跑龙套的本应两边各站两个,错站成一边儿一个,一边儿仨。〔例〕记得演《王定保借当》末一场公堂,四个小孩演龙套,我就站错了门儿。戏是春莲姐妹告状擂鼓咚咚咚,“急急风”的锣经,上知府大官赵华恩,四龙套跑上,站立两边。我是最后一个,个子最小,穿的衣服最大,怕赶不上, 就拼命跑,跟得太紧了,一下子踩在前边第三个龙套的衣服边上了——前边这位也是跟我一样的小孩——一出台就趴下了!等我爬起来,人家三个都站好了,我心里害怕,因为演知府的是我师大爷,他常骂我们小孩。这时候他正站在上场门候场,喊我:“快点!”我赶快跑去站门,应当站在左边,可我一害怕站在右边了。左边是单,右边也是单,一边三个,一边一个,来了个“幺蛾子”,台下一下子就来个笑场。(凤1.14) ∣“内中有我这么一个棒棰,给弄乱啦。”“怎么?”“头旗、二旗上来挺好,我跟三旗一块儿上啊,到当间一点我也知道,他往左边儿,我往右边儿。”“对呀。”“我刚要往右边儿走,三旗儿他拽我。”“他是怕您站在当间不动。”“我错会了意啦,我当是它叫我哪,好,跟着你。”“啊?”“一边儿一个,一边儿仨!”“这不糟心吗?”“三旗儿还直跟我捣麻烦:‘你怎么这边儿来啦?’‘废话!你要不叫我就来啦?’‘错啦,过那边儿!’‘你过去不是一样吗?’”“还不过去哪?”“这阵儿司马师、司马昭上来啦。我想他们俩人站在右边儿,合一边儿仨也不太难看啦!”“没听说过。”“他们俩人一瞧我,全乐啦!”“那有不乐的!”“他们这么一乐,台底下也都乐啦!听戏的也不对呀,你花钱买票听的是角儿呀,打旗儿站错喽与你没有什么损失呀!”“那也不行呀!”“嗬,台底下有几位这个嚷啊!”‘好啊!打旗儿的怎么站的?一边俩那是二板儿。你那么站成幺蛾儿啦!’”“嘿,这位对骨牌倒挺熟。”(全二558) ❷馊主意,坏点子。泛指不正当的,有阴谋诡计的事情。〔例〕都是您!尽出幺蛾子。实话都说不利落,偏让我说瞎话。(胡391)∣你小子又出什么幺鹅子?(烟48)∣“你干什么?!”常胜又呵斥开了。“我找不到裤衩了。”本来嘛,大通铺,黑咕隆冬的。“就你幺讹子多。”训得一字一顿的。(作87.4-5.33)∣写好人的人必定也是好人。可好人挨斗。 所以斗好人的人必定是坏人,这场运动也就不好,纯粹是妖蛾子。 (零130) 幺蛾子yāo'ézi坏主意,鬼点子。关仁山《醉鼓》:“老鼓看也不看儿子说,又出啥~?” 幺蛾子trick;mischief;wicked id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