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与运动能力Nianling yu yundong nengli
人体各组织器官在结构和机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别。因此,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其运动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中进行区别对待的重要理论依据。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其运动能力强弱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致的。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很不完善,不能做有目的的随意运动。1—10岁的儿童,其神经系统的发育速度很快,至10岁左右,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已基本完善,可以掌握诸如跑、跳、投掷、攀登、腾越等各种运动技能,并且动作频率快而灵活。不仅如此,这一年龄的儿童由于关节囊比较松驰,固定关节的韧带有较大的弹性,肢体的柔韧性较好。因此,凡是对速度、灵敏和柔韧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 如短跑、游泳、体操、武术、乒乓球、足球等,均适合在这一年龄段开展。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由于骨骼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胶元蛋白),而无机物较少(如磷和钙),使骨的坚硬性小而韧性大,抗压和抗拉的能力较弱,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形变。同时,由于肌纤维中含的水分较多而蛋白质较少,所以肌肉还不发达,收缩力量较小,如肌肉占体重比例在8岁时为27%,而成年人为43%;握力在8岁时平均小于20公斤,而成年人约为50公斤。此外,儿童在心肺功能方面也远不如成年人,如10岁时的心脏重量仅为成年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心脏每搏输出量和肺活量也只相当于成年人的二分之一。这些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的力量、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都比较差。因此,发展儿童的力量应以抗体重练习为主,不宜进行过大的负重练习,也不宜做过多的憋气练习。在课余训练中,儿童应以全面身体锻炼为主,运动量不宜过大,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练习手段应多样化, 防止身体局部负担量过大。
女子从12岁、男子从14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大约要持续三年。在青春发育期内,人体出现两次生长发育高峰,这时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很快,身高和体重也相应增长, 心血管和呼吸等内脏器官发育也加速,其机能水平可达到成年人的70—80%。但由于内分泌腺的机能还不稳定,运动能力也出现波动现象,在12—14岁时某些运动能力可能暂时下降, 14—17岁开始回升。如青春发育期内,人体的运动速度、力量及耐力增长较快,特别是在青春发育后期,可进行较大负荷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在多年的系统训练中,专项素质训练的比例可以加大。女子于16岁、男子于18岁以后,各组织器官在结构和机能上已接近成年人,其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但各种身体素质仍缓慢增长。女子至23岁、男子至25岁左右完全发育成熟,其运动能力也达到最高水平。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来看,女子于20岁、男子于25岁其力量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下降1%。速度约在19、20岁时达最高水平,20岁以后开始下降。耐力在16、17岁时增长最快,26、27岁达到最高水平,30岁左右开始下降。柔韧性相反,年龄越小越好, 12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略有下降,12—14岁又略有回升,16岁后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就总体而言,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运动能力约为20—30岁时的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