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趙國鑄造的平首布,因其雙足呈尖狀,故稱。布之四周有廓,肩部多聳,面首二直紋,腹部一直紋,背首一直紋(少數直通襠部),腹有二直紋。面文記地有數十種,如:“甘丹(邯鄲)”、“晉陽”、“兹氏”、“大陰”、“藺”、“晉陽半”、“兹氏半”、“大陰半”、“藺半”、“榆鄉”、“新城”、“中陽”、“西都”、“中都”、“霍人”、“離石”、“皮氏”、“莆子”等,所揭示的地望多在太行山兩麓,幣之出土亦集中於山西省北部一帶,其流通範圍大致在戰國時期趙國境内。部分錢背可見記數文字“五”、“十”、“十八”等。或分大小二等:大者爲一釿布,通長八·五厘米,重十至十三克;小者爲半釿布,通長約五厘米,重六·五至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