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干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干旄gān máo

饰有缨旄的旌旗。李德裕《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雪凝陈组练,林植耸干旄。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

干旄

干旄

《诗经·鄘风》篇名。《毛诗序》云:“《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今人或据此为说,以为此诗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复兴卫国。也有人认为“姝”多指女性,因之以为该诗写贵族男子乘车去看望或迎接一位漂亮的姑娘,亦通。

☚ 相鼠   载驰 ☛

干旄

 〔原文〕
 孑孑干旄,(三家干作竿。)
 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
 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
 (旄、郊,宵部。纰、四、畀,脂部。)
 孑孑干,
 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
 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
 何以予之?(鲁予作与。)
 (、 都、 组、 五、 予, 鱼部。)
 孑孑干旌,(三家干作竿。)
 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
 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
 何以告之?
 (旌、城,耕部。祝、六、告,幽部。)
 〔译文〕
 车上竖的旄旗竿子高又高,在那浚邑的城郊。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编的,驾车的好马有四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礼品献给你呢!
 车上竖的旗竿子高又高, 在那浚邑的城中。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织的,驾车的好马有五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礼品送给你呢?
 车上竖的旌旗竿子高又高,在那浚邑的城里。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结的,驾车的好马有六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情话告诉你呢!
 〔评介〕
 《干旄》三章,章六句。对这首诗的理解古今众说不一。《诗序》说:“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孔颖达《毛诗正义》:“三章皆上四句言文公臣子,建旌乘马,数往见贤者於浚邑,是好善,下二句言贤者乐告以善道。”王安石《诗义》:“以素丝良马以好贤者,臣子之好善也。文公之臣子好善如此,亦以文公故也。故曰,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王柏《诗辨说》:“干旄之作,以见好贤乐善,犹为中兴之本。”又严粲《诗辑》: “彼姝者子,乃自他国至卫之贤,如季札聘郑,子产如晋之类,季札告子产以谨礼,子产告叔向以实沈台骀,所谓畀之告之也。若谓卫有贤者,隐处浚邑,而文公不能用,则曷见其能以好善风耶?”今录以备考。清代以后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情诗。现当代学者有的同意旧说,也有的认为这首诗是刺好淫的,好奢的,是揭露奴隶主抢夺民女的行为。从全诗的内容看,该诗以情诗说较为合乎诗意。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贵族,他驾着豪华的马车去浚邑会他的情人。用驾车的马有四匹的、五匹的、六匹的;车上的旗帜,挂着旄牛尾,画着鸟隼的图形,装饰着禽鸟的羽毛,还用股股、组组、屡屡的素丝编织成花边,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这位主人公的富贵,从中可以看出剥削阶级骄奢淫佚的腐朽生活。诗中还描写这位主人公还准备好珍贵的礼物送给他的情人,有好多的心里话,要向她诉说,在人物没有出场之前,这样渲染气氛,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通过渲染气氛与设问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诗中连言“四之、五之、六之”,“干旄、干、干旌”极力形容其豪华与主人公的高贵,从另一方面衬托出美人的迷人魅力。诗中通过“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三个问句,表示出主人公的忧虑与激动,他不断地问自己,向美人赠送什么礼物,讲些什么话能讨她喜爱呢?这种既喜悦又忧虑的复杂心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经》-《干旄》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 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 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自《诗经》毛传以来,古代注家都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写卫国君主敬爱贤士,清代以后有的学者认为这应是一首情诗,有的现代研究者接受了这种解释,有的则仍遵从旧说,也有的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奴隶主荒淫无耻,抢夺民女的行为,细读全诗意思,似乎以情诗说为合理。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贵族,他赶着马车到浚邑去见他的情人,他的车乘装饰华丽,车上的旗帜,挂着旄牛尾,画着鸟隼的图形,装饰着禽鸟的羽毛, 还用素丝织成美丽的花边, 这一切都显示出主人的高贵。 ,徂都是纺织的意思,祝,意为连缀,通属。众多的好马表示主人的仆从之盛。对于车马的全力描摹,既显示出主人公急切盼望同情人会面的心情,他打扮的漂漂亮亮,带着众多的仆从和丰厚的礼品,急驰而来,又为下面问句出现所带来的转折,作出了一个欲抑先扬的铺垫。虽然这个贵族自己觉得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他仍然害怕某些不周到的地方会使这次会面不欢而散,因此,他不断地问自己,向那个漂亮的姑娘赠送什么礼物,以及怎样说才好呢?界,予都是给的意思,告是讲的意思。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主人公惶感的心情通过对其仪仗的浓重泻染与一连三个问句所表示的不安的对立体现出来,渴望与忧虑,兴奋与犹疑交织在主人公心中,也许我们静上心来,就会听到主人公的心伴随着急驶的马车怦怦跳动的声音。

古代民歌《干旄》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 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这是一首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六句,以咏其事。
 首章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这四句是说,旄旗高高车后插,乘车来到浚邑城郊下。车上四周挂车帏,四匹骏马把车驾。车子的华贵,俨然是一个贵公子的派头。“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这两句是说,那美丽的姑娘啊,我将拿什么去送她。这看来是贵公子的心理活动。
 二章中的 (yu鱼),古代的一种旗,上面画有鸟隼(凶猛的鸟)的图案。组,和下章的祝,与首章的纰,义同。予,给予,也是送的意思。
 三章中的城,下邑,即大城远郊的小城。告,告诉,用什么话向她讲。
 诗三章,每章前四句均极写车马之盛,从车马之盛可想见携带礼品之丰厚,但他仍不时地产生疑虑,送她什么是好呢,见面时我如何向她说是好呢?这种疑虑和担心,是情人乍一相晤时所常有的。他唯恐不能满足情人的心意,使相会不欢而散,扫兴而归。从“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的驱马急驰中,又可想见他与情人相会的急切心情。而这些叙写都寓于叙事之中,意在言外,因而含蓄蕴藉就成了本诗的一大特色。

诗词《干旄》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注释】 ①孑(jie 杰)孑:独出耸立的样子。干旄(mao 毛):旌旗的一种,用牦牛尾装饰在旗杆上,树在车后作为仪仗。干,通“杆”。旄,牦牛尾。浚(jun 俊):卫国邑名。郊:上古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这里泛指城外,郊外。②素丝:未染色的丝,白丝。纰(pi皮):束丝之法。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新义》:“纰、组、祝皆束丝之法,无奥义。”良马四之:四匹好马,用以赠送贤者的礼物。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四马,大夫以备赠遗者。下文或五或六,随所见言之,不专是自乘。……以马赠遗。古有是礼也。” ③姝(shu书):温顺美好的样子。姝子本指美女,这里喻将被邀聘的贤士。畀(bi闭):给。④(yu于):绘有鸟隼图像的旗子。都:都邑。⑤旌(jing精):杆头有五彩羽毛装饰的旗子。
 
 【译文】 牦牛尾彩旗高高飘扬,招贤的车子来到浚邑近旁。车上载着白丝束束,骏马四匹作礼物送上。那位忠顺的贤良士,你拿什么把重任担当? 绘鸟隼的旗子在高空飘舞,招贤的车子跑到了浚都。车上载着束束白丝,骏马五匹作聘请的礼物。那位忠顺的贤良士,你用什么报答君主?
 羽毛彩旗在高空招展,招贤的车子来到浚城里边。车上载着白丝束束,骏马六匹作礼物进见。那位忠顺的贤良士,你将把什么高论贡献?
 
 【集评】 清·姚际恒:“郊、都、城,由远而近也。四、五、六,由少而多也。诗人章法,自是如此不可泥。”(《诗经通论》卷四)
 清·牛运震:“从姝子一边打算,正以形容大夫礼贤之勤也,此反托法。称佳士为美女,妙。……三‘何以’,踌躇有神。”(《诗志》卷一)
 
 【总案】 这首诗的主旨,从《毛序》到朱熹,直至清代大多数解诗家,一直认为是赞美卫文公招贤纳士、复兴卫国的。我们认为,这个说法较为稳妥。但因为《邶风·静女》“静女其姝”,《齐风·东方之日》“彼姝者子”都是称女子的,而这首诗的“彼姝者子”独称贤者,清人姚际恒对此提出了怀疑。今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写一个贵族青年到未婚妻家去行聘礼的场面。这个说法亦可算一家之言。

诗经《干旄》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干旄》


招聘贤德的人。
孑孑干旄,(一) 旄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郊。(二) 到那浚邑的城外了。
素丝纰之,(三) 束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四之。带着好马有四匹。
彼姝者子,(四) 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畀之?(五) 我赠给他什么呢?

孑孑干旟,鸟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都。(六) 到那浚邑的边地了。
素丝组之,捆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五之。带着好马有五匹。
彼姝者子,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予之? 我送给他什么呢?

孑孑干旌,旌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城。(七) 到那浚邑的都城了。
素丝祝之,绞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六之。带着好马有六匹。
彼姝者子,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告之? 我奉送他什么呢?


注 释
(一)朱熹:“孑孑,特出之貌。”
马瑞辰:“是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招贤者之所建。”
陈奂:“旄与牦同。《说文》:‘牦,犛牛尾也。’”
(二)毛亨:“浚,卫邑。”
(三)闻一多《诗经新义》:“纰、组、祝,皆束丝之法。”
(四)毛亨:“姝,顺貌。”
陈奂:“诂姝为顺,顺读如《易》君子以顺德之顺。”
(五)闻一多《诗经新义》:“畀之、予之、告之,告与畀、予义同。”
(六)陈奂:“周制,乡遂之外置都鄙。都为畿畺之竟名。其实削县皆有封邑。侯国封邑,亦在四郊之外,亦有县都之号。”
(七)陈奂:“是诸侯封邑大者,皆谓之都城也。”

注 音
旄mao毛 浚jun峻 紕pi皮 姝shu枢 畀pi庇 旟yu余 告gu谷
干旄

干旄

〔原文〕
孑孑干旄,(三家干作竿。)
在浚之郊。
素丝纰之,
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
何以畀之?
(旄、郊,宵部。纰、四、畀,脂部。)
孑孑干
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
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
何以予之?(鲁予作与。)
(、 都、 组、 五、 予, 鱼部。)
孑孑干旌,(三家干作竿。)
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
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
何以告之?
(旌、城,耕部。祝、六、告,幽部。)
〔译文〕
车上竖的旄旗竿子高又高,在那浚邑的城郊。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编的,驾车的好马有四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礼品献给你呢!
车上竖的旗竿子高又高, 在那浚邑的城中。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织的,驾车的好马有五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礼品送给你呢?
车上竖的旌旗竿子高又高,在那浚邑的城里。旗上的镶边都用白丝结的,驾车的好马有六匹。那位理想的美人啊,把什么情话告诉你呢!
〔评介〕
《干旄》三章,章六句。对这首诗的理解古今众说不一。《诗序》说:“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孔颖达《毛诗正义》:“三章皆上四句言文公臣子,建旌乘马,数往见贤者於浚邑,是好善,下二句言贤者乐告以善道。”王安石《诗义》:“以素丝良马以好贤者,臣子之好善也。文公之臣子好善如此,亦以文公故也。故曰,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王柏《诗辨说》:“干旄之作,以见好贤乐善,犹为中兴之本。”又严粲《诗辑》: “彼姝者子,乃自他国至卫之贤,如季札聘郑,子产如晋之类,季札告子产以谨礼,子产告叔向以实沈台骀,所谓畀之告之也。若谓卫有贤者,隐处浚邑,而文公不能用,则曷见其能以好善风耶?”今录以备考。清代以后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首情诗。现当代学者有的同意旧说,也有的认为这首诗是刺好淫的,好奢的,是揭露奴隶主抢夺民女的行为。从全诗的内容看,该诗以情诗说较为合乎诗意。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贵族,他驾着豪华的马车去浚邑会他的情人。用驾车的马有四匹的、五匹的、六匹的;车上的旗帜,挂着旄牛尾,画着鸟隼的图形,装饰着禽鸟的羽毛,还用股股、组组、屡屡的素丝编织成花边,所有这些都表现出这位主人公的富贵,从中可以看出剥削阶级骄奢淫佚的腐朽生活。诗中还描写这位主人公还准备好珍贵的礼物送给他的情人,有好多的心里话,要向她诉说,在人物没有出场之前,这样渲染气氛,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通过渲染气氛与设问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诗中连言“四之、五之、六之”,“干旄、干、干旌”极力形容其豪华与主人公的高贵,从另一方面衬托出美人的迷人魅力。诗中通过“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三个问句,表示出主人公的忧虑与激动,他不断地问自己,向美人赠送什么礼物,讲些什么话能讨她喜爱呢?这种既喜悦又忧虑的复杂心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 相鼠   载驰 ☛

干旄

干旄

竿头饰有牦牛尾的旗帜,多设于车后,以示威严。旄,máo。《鄘风·干旄》一章:“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毛 《传》: “孑孑,干旄之貌。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浚,卫邑。”《说文》: “旄,幢也。”段玉裁注:“旄是旌旗之名,以牦牛尾为之。”

☚ ">干   干旌 ☛

干旄干毛ɡǎn máo

古时用牦牛尾上的毛,在旗竿头上做装饰旗子,每当集会时,必打出旗子,表示人已来。后把旗子当作一种标记或信号。例:想看戏,连个~都没有,还看啥呢,快往回走!
❍ 光个~旄子旗子,求求都没有,有啥看头!(指光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一些集会、展览等)
《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说文》:“旄,幢也。”注:“以牦牛尾注旗竿,故谓此旗为旄。”

干旄

❶借指招纳贤士。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
❷泛指仪仗用的旗帜。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 “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诗·鄘风·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 突出貌。干: 通 “竿” 。旄: 竿头饰有氂牛尾的旗。纰(pi): 马缰绳。诗写直直的旄旗之竿,竖在浚城的郊给野,四匹良马驾着华美的车辆,诗人简直不知用什么赠给那漂亮的贤士。

干旄gān máo

用旄牛尾装饰旗竿的旗子,插在车尾作仪仗。此指手工玩具。干,通“竿”: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二七·608)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九旗 > 旜 > 干旄
干旄  gānmáo

指桿頭只有旄而無旒縿,即旃。干,即桿。《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毛傳:“孑孑,干旄之貌。注旄於干首,大夫之旃也。”孔穎達疏:“《經》言干旄,唯言干首有旄,不言不旒縿。明此,言干旄者,乃是大夫之旃也。《周禮》‘孤卿建旃’,衛侯無孤,當是卿也。大夫者揔名。”宋·王安石《次韻酬宋玘》:“達迹荒郊謝雋豪,春風誰與駐干旄?”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咭叮噹奏着鈞天樂,又擺些羽葆干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