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亲家非姻亲的结认亲家。凉州习俗,孩子毛病多就找个合适的人“拴”。两家于是成了干亲家,晚辈称对方长辈为干爹、干妈。《独弦操》(8):“我们师父是巴不得这样的,就立马给蔡麻道另盖了三间房子,和蔡麻道对成了干亲家。” 干亲家kan55tɕ‘in55tɕia55gan55qin55jia55非姻亲的结认亲家。《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一回: “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此为双关语,“干”隐含徒然义,谓白做一场亲家,实际上是诅咒官哥儿短命。据此则明代已有非姻亲的结认亲家。清袁枚《子不语》卷八《吴子云》: “吴学院,我干亲家也。”民国《息烽县志》卷二十九《风土志·方言》:“父母与义父母相谓曰干亲家。” 干亲家亲家(qìnɡjiɑ)〈名〉双关语: 表面指结拜的亲家,实指徒然做一场亲家(隐指孩子夭亡)。 《金》五五: 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