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常春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常春藤
常春藤  chángchūnténg

亦稱“龍鱗薜荔”、“土鼓藤”、“玉皇架”。五加科。常緑木質藤本,幼時有無數氣根,緣木或牆壁上升,具鱗狀毛。營養枝之葉多三裂,或掌狀分裂。生殖枝之葉,橢圓形至橢圓披針形,全緣。晚秋開緑色小花,傘形排列。果實球形,次年成熟,橙色。供觀賞,根莖入藥。莖葉可提取栲膠。分佈於我國東部、中部、西南和西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常春藤》:“〔釋名〕土鼓藤、龍鱗薜荔。藏器曰:小兒取其藤,于地打作鼓聲,故名土鼓。李邕改為常春藤。”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常春藤》:“即土鼓藤……今南北皆有之。”《山東通志·雜志》:“土鼓藤產淄川山中,以漢魏時為土鼓縣得名也。莖葉苦而子甘,搗鱗汁合酒治癰疽初起,服之甚效。唐李邕刺淄州名之曰常春藤,土人呼為玉皇架。”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地錦 > 常春藤
常春藤  chángchūnténg

即地錦。

常春藤ivy

Hederd nepalensis var. sinensis,别名中华常春藤、爬树藤。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藤木。茎长可达20余米,有气生根,附着它物攀援。叶互生,二型性,不育枝上叶为三角状卵形或戟形,全缘或3裂;花枝上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伞形花序顶生,花淡绿白色,具芳香。核果球形,熟时红色或黄色。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的甘肃与陕西。适应性强,喜稍为蔽荫环境,但在光线充足或不见直射阳光的室内也能正常生长。较耐寒。宜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可用扦插、分株、压条法繁殖。茎匍匐地上,节处可自然生根形成新株。常春藤生长强健,容易栽培。宜用水藓、腐叶土和园土混合盆栽。光照不足、气温高的季节,要注意喷水降温和通风。易受卷叶螟、介壳虫、红蜘蛛等为害,可将内吸式杀虫剂埋于植株基部防治。常春藤是优美的攀援植物,叶形秀美,四季常青,极耐室内环境,是世界上很受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也是阴面阳台、棚架和垂直绿化的良好材料。还可作插花用的切枝和荫处地被。
同属还有4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北部。西洋常春藤(H. helix),茎长30m,叶3~5裂,花枝上叶卵形,全缘。叶面深绿有光泽,叶脉色淡。原产欧洲、亚洲、北非。加拿利常春藤(H. canariensis),叶卵形,基部心脏形,全缘,革质,下部叶通常3~7裂。革叶常春藤(H. colchica),叶阔卵形,全缘,革质,有光泽。日本常春藤(H. rhombea),又名百脚蜈蚣。叶硬,有光泽,3~5裂,花枝上叶卵圆形至披针形。原产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常春藤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三角风、上树蜈蚣、追风藤。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 sinensis (Tobl.)Rehd. 的茎叶。分布陕西、甘肃、黄河流域以南至华南、西南各地。苦、辛,凉。入肝、脾经。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❶治风湿痹痛,口眼斜,产后感风头痛,闭经,跌打损伤,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内服: 煎汤,6~12g; 或泡酒服。
❷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鲜茎叶捣敷; 荨麻疹,湿疹,煎水洗。本品含鞣质、树脂。叶尚含常春藤苷、肌醇等。常春藤苷具有强心、利尿和抗菌作用。

常春藤ivy

Hedera helix L.,观叶植物。五加科,常春藤属。攀援性常绿草本。2n=48。原产欧洲、亚洲大部、北非、亚速尔群岛和加那里群岛。中国已广泛栽培。叶3~5裂,表面浓绿色,有光泽,脉肋处绿色。适应性强,喜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扦插或压条繁殖。茎叶生长快,缺水时易凋萎落叶,以摘心控制株态。应用广泛,是盆栽、吊盆、瓶景、篱垣和地被的好材料。观赏品种有撒金常春藤、金心常春藤、星状常春藤。加那里常春藤则另是一种。

常春藤cháng chūn té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常春藤(10)。药名。
【基原】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叶。
【别名】土鼓藤(《本草拾遗》),龙鳞薜荔(《日华子本草》),尖叶薜荔(《圣惠方》),三角风、三角尖(《本草纲目》),上树蜈蚣(《分类草药性》),爬墙虎、槭枫、尖角枫、山葡萄、狗姆蛇(《中国树木分类学》),钻天风(《四川中药志》),百脚娱蚣(《中国药植图鉴》),钻矢风、枫荷梨藤(江西《草药手册》),风藤草(《西藏常用中草药》),犁头南枫藤、三角箭、土枫藤、散骨风、三叶木莲(《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凉。
❶《本草拾遗》:“苦。”
❷《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无毒。”
❸《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利湿,平肝,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㖞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
❶《本草纲目》:“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❷《本草再新》:“治肝郁,补脾利湿,去风滑痰,通行经络,行血和血,并能理气。”
❸《草木便方》:“治小儿慢惊,风痰。除刀伤犬咬毒。”
❹《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风湿麻木,泡酒服。能洗疮毒。”
❺《天宝本草》:“平肝顺气,明目,治头晕。”
❻《四川中药志》:“治眼生云翳及肝炎。”
❼《中国药植图鉴》:“治小儿白癣肿毒。”
❽《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舒筋,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跌打损伤,狂犬咬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浸酒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常春藤chánɡchūnténɡ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三角风。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 的茎叶。分布于陕西、甘肃、黄河流域以南至华南及西南各地。苦、辛, 温。祛风, 活血, 消肿。治风湿痹痛、口眼斜、跌打损伤、闭经、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煎服: 6 ~ 12 克, 或泡酒服。治痈疽肿毒,鲜茎叶捣敷。本品含鞣质、树脂。叶尚含常春藤苷、肌醇等。

常春藤

常春藤

常春藤,又名龙鳞薜荔、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枫荷梨藤。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土鼓藤。为五加科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 的茎叶。原植物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区。
本品味苦、辛,性凉。归肝、脾经。功能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肝炎、扁桃体炎、结膜炎、痈疽肿毒及吐血、衄血等病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膝酸痛、肢体麻木以及跌打伤痛,均可以单味水酒各半煎服, 或与𧳐莶草、 老鹳草、 石南藤等同用。治肝炎,本品配败酱草; 治扁桃体炎配土牛膝;治急性结膜炎,可单味煎服。《外科精要》谓其能治一切痈疽,服之利下恶物为妙。现在用治疔疮痈肿除单用煎服外,亦可绞汁饮,并取鲜品捣烂外敷。煎水洗浴,可治皮肤痒疹。此外,本品兼能止血,如《圣济总录》云:“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之。”现代临床亦有用治吐血、咯血、衄血及肠出血者。煎服,5~10g。
实验研究: 茎含鞣质12.01%、树脂。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 还含鞣质29.4%。
叶中的皂甙与内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而以内脂部分较强。

☚ 草石蚕   虎刺 ☛
000022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