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帕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帕克1837—1902Francis Wayland Parker美国教育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最早的提倡者。早年在原籍新罕布什尔州执教。1861年内战爆发时参加联邦军,因功升为中校。187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并旅行法、意、瑞士等国研究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1875年回国后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波士顿初等学校辅导员和芝加哥科克县师范学校校长等职。反对旧学校“形式主义”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昆西教学方法”。主张以儿童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注重儿童的计算、测量、图画、手工以及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并采用报纸、杂志、活页读物代替教科书。晚年任芝加哥研究院院长、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谈教学方法》、《怎样学习地理》等。 帕克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生于1837年10月9日,卒于1902年3月2日。16岁开始教师生涯。南北战争期间入伍。1868年重返教育岗位。1872年赴欧洲考察教育,研究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1875年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创造昆西教育法,强调学校应适应儿童。其教育改革被认为是美国教育史上的新起点。1880年,任波士顿公立学校督学达3年。1883~1899年任芝加哥库克县师范学校校长。1895年正式提出“儿童是中心”的主张。1899年任芝加哥学院院长。1901年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首任院长。被杜威誉为“进步教育之父”。 帕克1837—1902Francis Wayland Parker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最早提倡者。曾任昆西市督学。认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主张以儿童为教学中心,注意实物教学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通过手工活动进行教学。其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著有《谈教学方法》。 帕克 帕克帕克(1839—1902),美国教育学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曾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教育局长,提出了“昆西教学法”理论,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以儿童为教学中心的理论,把艺术活动和手工劳动介绍到学校中,认为学校的一切课程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帕克的实践和理论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关于教育学的谈话》、《谈教学方法》、《怎样学习地理》 等。 ☚ 福泽谕吉 森有礼 ☛ 帕克 帕克帕克 (1837—1902),美国教育学家,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被誉为 “进步教育之父”。曾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的教育局长,提出了 “昆西教学法”理论,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以儿童为教学中心的理论,把艺术活动和手工劳动介绍到学校中,认为学校的一切课程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帕克的实践和理论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 《关于教育学的谈话》、《谈教学方法》、《怎样学习地理》 等。 ☚ 福泽谕吉 森有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