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师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师旷shī kuàng春秋时晋国的主乐大师,字子野,为盲人,善识音律。指精通音乐的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侍于晋侯。”晋·杜预注:“师旷,晋乐大师子野。”其事迹散见于《左传》、《韩非子》、《说苑》等书。孟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鲍防《元日早朝行》: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子野善听,离娄至明。神靡遁响,鬼无逃形。 师旷 师旷古代音乐家传说。见汉应劭撰《风俗通义》卷六声音。相传春秋时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徵之音,有白鹤16只,从南方来,集于廊门之栋;再奏白鹤成列;三奏鹤则延颈鸣叫,舒翼而舞,声大于天。平公大悦,坐者皆喜。平公提着酒壶为师旷斟酒,回到座上问:“清徵就是最悲的音乐吗?”师旷说:“不如清角。”平公说:“我听听清角怎么样?”师旷说:“不可,古代黄帝驾象车,由六条蛟龙拉着,毕方鸟在旁边,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后,虫蛇伏地,大聚鬼神于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说:“我已老了,别无所求,只爱好音乐,希望能听一听。”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暴风亟至,大雨丰沛,裂帷幕,破俎豆,堕廊丸,凡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室侧,身遂疾痛。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 叶令祠 李冰斗河神 ☛ 师旷 师旷先秦盲乐师。字子野。晋国人。曾供职于悼公、平公两代宫廷。善弹琴。据《韩非子·十过》载,曾为来访的卫灵公演奏“清徵”和“清角”。精于调律,辨音能力极强。《盐铁论·刺复》。“师旷之谐五音也,正其六律而宫商调。”《吕氏春秋》载:平公铸大钟,众乐工皆认为符合音律,独师旷持异见,后为师涓所证实。据传《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为其所作。 ☚ 伯牙 师襄 ☛ 师旷 ☚ 青史子 师旷 ☛ 师旷 师旷战国志异小说集。旧题 (周)师旷撰,盖为伪托,当为战国时人所作。《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著录,六篇。原注: “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全书亡佚。今人卢文辉有《师旷》辑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师旷,春秋时晋平公乐师,字子野。《拾遗记》卷三说他“以阴阳之学显于当世,熏目为瞽人,以绝塞众虑,专心于星算音律之中”。他是一个传说化了的真实人物。《琐语》、《逸周书·太子晋》、《韩非子·十过》等都载有他的奇异之事。《左传》亦多记其事,但较平实。《说文解字》四上鸟部“鹫”字释谓: “《师旷》曰:‘南方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目,五色皆备。’”段玉裁疑即在小说家《师旷》六篇中,是也。“《师旷》所记,大约以辨吉凶,察妖祥为主,接近《琐语》之卜梦妖怪”(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又:《吕氏春秋·长见篇》所述师旷故事,“或采自小说家言”(《中国文言小说书目》)。 ☚ 师旷 宋鈃 ☛ 师旷 师旷生卒年不详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宫廷乐师,音乐家。名旷,字子野。历事悼公、平公两代,其主要活动时间在前572—前532的30多年间。《韩非子·十过》记载晋平公宴请卫灵公时,师涓演奏“新声”,师旷指出这是师延为殷纣王所作的靡靡之乐,亦称“清商”。属于“亡国之音”。接着为晋平公弹奏了“清徵”、“清角”等情调高尚的美妙琴曲。他议论音乐的作用说,音乐是通过各地风谣的交流传播德行的,应该使音乐传播的教化无处不到,使德行传播得既广且远,用诗来咏唱它,用礼来节制它,才能使远近各处无不归化。这是正统音乐的最早反映。 ☚ 夔 师襄 ☛ 师旷 【出典】 《国语·晋语八》:“平公说新声,师旷曰:‘公室其将卑乎!君之明兆于衰矣。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三国吴·韦昭注:“师旷,晋主乐太师子野。” 【释义】 师旷为春秋时晋平公乐官之长,善于辨音。 【例句】 ①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鲍防《元日早朝行》3486)这里以师旷喻指朝廷的乐师。②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7367)这里用以感叹李处士虽精于琴技,却缺少知音。③还希师旷怀,见我心不轻。(贯休《上裴大夫二首》其二9314)这里以精于审音的师旷喻指裴大夫,希望裴氏能赏识自己的才识。 师旷 师旷辞赋传说人物。晋平公乐师,善鼓琴、辨音。刘向《九叹》:“立师旷俾端词兮,命咎繇使并听。”王逸注:“师旷,圣人也,字子野,生无目而善听,当晋平公时。”《淮南子·原道训》:“师旷之聪,合八风之调。”《览冥训》:“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风雨暴至,平公癃病,晋国赤地。”高诱注:“《白雪》、《太乙》五十弦琴瑟乐名也。神物即神化之物,谓玄鹤之属来至……平公德薄不能堪,故笃病而大旱。” ☚ 吕不韦 师堂 ☛ 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字子野。相传生而目盲,但能辨声乐以知吉凶。《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师旷shī kuàng春秋时著名音乐家、晋国大夫。名旷,字子野。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师旷在音乐上有非凡的成就,尤其善于辨音。他不同于一般乐工之处在于有独到的政治见解,常常能为国君提出一些正确的治国主张。如他认为国君应“清净无为”、“务在博爱”;治理国家要德法并举,“法令不行”则“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面,师旷主张对德才兼备者应委以重任;经济上,他主张富国强民,民富才能政平。师旷禀性刚烈,正道直行,娴于辞令,不趋炎附势,且不畏权势。所以《九叹·离世》说:“立师旷俾端词兮,命咎繇使并听。”王逸注:“言己之言信而有征,诚可据行,愿立师旷使正其词,令咎繇并而听之,二圣聪明,长于人情,知真伪之心也。”咎繇是舜时的司法长官。王逸将师旷与其并列,师旷的正直由此可见。《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孟子》、《韩非子》及《新序》等典籍中均有关于师旷的记载。 师旷shī kuàng〖名词〗 师旷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的宫廷乐师。他双目失明,却善于演奏琴曲,有很强的辨音、审律能力。传说《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为他所作。史书中记载,卫灵公访问晋国时,师旷曾经为他演奏琴曲 《清徵》和《清角》,并指出卫国乐师师涓弹奏的琴曲《清商》是商纣王的“靡靡之音”,属于“亡国之音”,不可演奏。晋平公时,曾在宫中铸造了一口大钟。大钟铸成以后,乐工们都说钟音符合音律的要求。惟独师旷持反对意见。后来,师涓听了也说钟音不符合音律要求。师旷还能通过辨别鸟声来判断敌军的动向。鲁襄公十八年(公元前555年),齐国的军队在平阳城一带,抗据晋国的军队。由于晋军强盛,齐军在一天夜里偷偷地撤离了平阳城。当时师旷正在军中,他报告晋侯说:“我听见鸟鸣的声音很快乐,看来齐军是逃遁了。”事实果如师旷说的一样。有一次,士兵来报告说楚国派兵要攻打晋国,师旷从楚军吹奏的律管声音中,发现楚国根本没有这种奢望。师旷不仅有这种高超的辨析音律的才能,还敢于批评晋平公,说晋平公喜欢“新声”,是趋向昏庸的反映,并且直谏要通过各地的民歌传播德行,使老百姓从中受到教益。 ☚ 伶州鸠 伯牙 ☛ 师旷 师旷公元前572—前532Shikuang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师旷双目失明,但耳朵对音律的分辨力特别强。在《吕氏春秋·长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晋平公铸了一口大钟,乐工们都认为钟的音律很准,只有师旷一个人说不准。后来请音乐家师涓重新审听,确实是不准。另据《左传》记载,楚国派兵打晋国,他在晋国听到远处传来吹管的响声,由此判断楚国的军队力量并不强大。可见,师旷精于审音的特长已被神化了。《国语·晋语》还记载他批评晋平公喜好“新声”,认为这是平公趋于昏庸的反映。师旷还善于作曲,所作琴曲有《阳春》、《白雪》、《玄默》等。 ☚ 孔子 高渐离 ☛ 师旷shī kuàng《本草纲目》禽部第48卷鸐雉(4)。人名。春秋晋国时人。字子野。乐师。著有《禽经》。 师旷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乐师。名旷,字子野。历事悼公(前572年~前558年)、平公(前557年~前532年)两代。目盲,精于审音调律。《吕氏春秋·长见》记载:晋平公铸造大钟,乐师们都说音已调准,惟师旷说:“不调”,后来师涓听了果然也说不调。这事既反映了师旷的音准感极佳,也说明他正直不虚。《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当楚国派兵要打晋国时,远在晋国的师旷却能吹响律管,从声律中听吉凶,知道“楚必无功”。可见师旷精于审音,被认为是稀世人才。前534年晋平公宴请卫灵公时,卫国乐师涓演奏“清商”,师旷指出这是为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乐,属于亡国之音,不能听。接着为晋平公演奏了“清徵”、“清角”等情调高尚的美妙琴曲,他指出德薄的人不能听。可见他是把音乐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的。《国语·晋语》里记载着师旷批评晋平公喜欢新兴的音乐,认为这是平公趋于昏庸的反映,因而会影响到公室没落。还说音乐的作用是通过各地民歌(风)的交流传播德行到既广且远的地方去。这是正统音乐观点的最早反映。明清琴谱中并说《阳春》、《白雪》、《玄默》等琴曲为师旷所作,可见后世对他的推崇。 师旷師曠shī kuàng春秋晋国乐师。《医方集解·序》:“余曰般倕不弃规矩,师旷不废六律。”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七弦琴,辨音能力很强。相传晋平公铸大钟,众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独师旷不以为然。他的判断,后为师涓所证实。《神奇秘谱》中有《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据传均为他所作。 师旷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字子野。晋国的主乐太师。自幼失明,善辨音律。他的政治思想也很敏锐。他说,国君若养民如子,民就会爱之如父母。提出了天生民而立之君,民是社稷的主体的观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