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香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香茹 【概况】: 异名 鹿角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矮鬼针草(《福建中草药》),金锁匙(《海南中草药》),鹞鹰爪(广西)。 基源 为菊科鹿角草属植物鹿角草的全草。鹿角草属全世界约6种;中国1种,并入药。 原植物 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纺锤形。 茎自基部分枝,平展或斜升,无毛。基生叶密聚,叶柄长2~4.5mm,叶片卵圆形,长4~8cm,宽2~4cm,羽状深裂,裂片2~3对,线形,长7~15mm,顶端稍钝,有突尖,两面无毛;茎中部叶具短柄,羽状深裂;茎上部叶细小,线形。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径6~8mm,有1线状长圆形苞叶;总苞钟形,总苞片2~3层,内层的基部结合,较外层的长,边缘膜质,顶端钝;缘花雌性,舌状,黄色,长约4mm,顶端3齿;中央花两性,管状,长约3mm,顶端4齿裂。 瘦果线形,扁平,长7~8mm,具条纹,顶端有2芒刺,长1.5~2mm,有倒刺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98页.图64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坚硬的沙土、空旷沙地及海边。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化学】: 含香茹菌多糖。 参考文献 中国药学会1983年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论文集,1983 【药性】: 性味 微辛,凉。 功效 清热利湿。 主治 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捣汁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细叶香茹油喉片(《全国中草药汇编》)预防感冒:按水蒸汽蒸馏法制备得挥发油,加入适量淀粉压片,每片重0.5g,含挥发油1.5ml,含服,每次2~3片,每日2~3次,以2~3天为1疗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