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香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香菊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千年艾、蕲艾(《植物名实图考》),玉芙蓉(《岭南采药录》),白艾、白香菊(《福建中草药》),芙蓉菊(《浙江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菊科芙蓉菊属植物芙蓉菊的叶。芙蓉菊属为单种属,并入药。 原植物 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 形态 半灌木,高10~40cm,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叶互生,紧聚枝顶;叶片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cm,宽5~8mm,顶端钝,基部渐狭,全缘或有时3~5裂,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 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mm,具6~15mm的细梗,于枝端组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层和中层总苞片长椭圆形,顶端钝或急尖,内层的短小,长圆形,具宽的膜质边缘,几无毛;缘花舌状,雌性,舌片顶端2~3齿裂;中央花两性,管状,顶端5齿裂,外面密生腺点。瘦果长圆形,长约1.5mm,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mm,撕裂状。 花果期全年。(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20页.图645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缘、路边。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日本、中南半岛、菲律宾也有分布。 。【化学】:附 根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和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 参考文献 Chem Pharm Bull 1965;13(1):87 【药性】: 性味 《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效 祛风解表,镇惊,解毒。 主治 风寒感冒,痈疽,疔疮。 ❶ 《岭南采药录》:“治小儿惊风,取叶捣烂敷脐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18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福建中草药》:“治疔:芙蓉菊鲜叶、野菊鲜叶。捣烂,调蜜敷患处。”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风寒感冒:芙蓉菊干叶15~20g。水煎,加冰糖调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