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Kelang)港
马来西亚商港。位于该国首都吉隆坡西南43公里,马六甲海峡之东北岸,北纬3°00′、东经101°24′。海路东距新加坡港211海里,西距槟城港191海里,距勿拉湾港237海里;后方有铁路、公路连接吉隆坡等西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吉隆坡有国际机场。港区在巴生河口以北,沿海岸南北伸展,又有南、北港之分。客运突堤之南为南港,有7个顺岸泊位,其中1~4号泊位为远洋船泊位,长150~180米不等,沿边水深9.4~10.3米; 5~7号为沿海船泊位,水深仅3.1~6.2米。北港在南港之北5公里,有18个深水泊位(第8~25号泊),码头线总长4,900多米,沿边水深9.4~13.8米,其中第8号泊位长213米,水深11米,为车辆上下泊位;第9、10号泊位为集装箱码头,各长320米,水深13.8米,配有5台36吨装卸桥,码头面积48公顷,1989年装卸39万标准箱; 第16~18号泊位为粮食码头; 第19~21号为杂货泊位,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第22、23号泊位为台桩式“T”型突堤,用于液散货;第24、25号泊位为散货泊位。另外,南港区之南的巴生河岸和北港区之北端还有石油,天然气码头,南港区外有5个浮筒泊位。港外因有岛屿阻浪,故港区无防波堤设施。全港30多个泊位,大部分为远洋深水码头。1990年该港口年吞吐量为2,220万吨,其中进口1,400万吨,主要装卸石油制品: 棕油、化肥、谷物、水泥、杂货等;集装箱装卸量49.6万余标准箱,居东南亚地区第五位,1991年又上升到60.3万标准箱。巴生港(直泽克朗港)实为吉隆坡之外港。吉隆坡为马来西亚首都,1857年华人来此开锡矿,逐渐发展为今日大城市,人口过百万。工商业发达,有橡胶、油脂、木材加工机械、水泥等工业,西南郊的巴打兰为西马第一个工业卫星城镇,离港区不远,它们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工业品出口均经巴生港,使港口吞吐居全国第一位。为适应该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局从1990年起进行西港一期工程五个泊位建设,预计到1993年完成;第二期8个泊位的建设也已开始,将于2000年完成全部西港建设计划。政府还计划在南部地区建设第四港区。